線上活動學習

【藝術線上課程】文化資產與建築學程

9
0
2025.08.28 (Thu) 00:00 - 10.31 (Fri) 00:00 (GMT+8)加入行事曆

此活動為線上活動,購票後可於票券頁進入直播連結

本課程採預錄方式,非線上直播,購課後將以email提供兌換代碼,經註冊及兌換後即可觀看課程。

線上活動

此為線上活動,不受地點限制,輕鬆享受活動樂趣!

本課程採預錄方式,非線上直播,購課後將以email提供兌換代碼,經註冊及兌換後即可觀看課程。

文化資產學程貫穿五大主題課程,完整的把文化資產與台灣建築的傳統與現代有一個完整的呈現;循序漸進跟著學程的安排學習,將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與體驗。
文化資產學程貫穿五大主題課程,完整的把文化資產與台灣建築的傳統與現代有一個完整的呈現;循序漸進跟著學程的安排學習,將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與體驗。

線上活動

此為線上活動,不受地點限制,輕鬆享受活動樂趣!

本課程採預錄方式,非線上直播,購課後將以email提供兌換代碼,經註冊及兌換後即可觀看課程。

活動簡介

文化資產的概念並非一成不變,所以需要不斷的去理解西方新的概念與做法,這將有助於我們以更寬廣的態度來面對台灣的文化保存問題。因此,我們先從榮方杰老師的〈6堂關於文化保存的故事〉開始,掌握文化資產的概念。

對自己的文化感到疏離是現代人的通病,接著我們來認識台灣文化資產與台灣傳統建築;從文化的源流、民俗,以及傳統建築的構造、工藝,有脈絡有系統性的理解,使我們能欣賞、喜愛進而珍惜自己舊有的文化。由陳仕賢老師的〈台灣文化與文化資產〉〈台灣傳統建築藝術賞析〉2門課來帶領。

然後我們進到台灣現代建築的部分;台灣的建築為何是現在的模樣?從傳統到現代這中間的變化與轉折是什麼?透過龔書章老師的〈《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建築展覽深入導讀〉,我們回顧這段走過的築跡,讓我們對台灣建築的現況有更清晰的認識。

學程最後以安藤忠雄為句點;安藤無疑是建築領域的典範,將西方技法與東方美學融合,做出有自己味道的建築,他是台灣一代代建築人的標竿。王增榮老師的〈安藤忠雄二講〉將帶我們重新認識這位光和影的大師。

這不僅是課程,而是一路涉足文化與建築的深度之旅。
 


6堂關於文化保存的故事|榮芳杰 老師
「文化保存」是一個相對抽象的概念,泛指各式各樣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的傳承工作、也涵括了你我身邊那些可能顯眼、可能不顯眼、可能有、也可能沒有受到相關法律保護的老舊建築物,這一切能否與時俱進的存在於我們的城市之中,都與文化保存的概念與工作息息相關;「文化保存」其實是來自歐美的觀念,不是華人世界習以為常的哲學價值觀,大家朗朗上口的是「喜新厭舊」與「除舊布新」,倘若再加上「拚經濟」的開發思維,更讓文化保存實務工作者艱難的生活日常雪上加霜。

這六堂課,可以幫助您更了解為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性,同時也可以讓大家快速理解該如何從對文化資產的關注轉身認識我們自己生長的土地。如果你曾經好奇在這迅速變動的時代、我們身邊的歷史文化軌跡如何被留存,那麼歡迎跟著我們精心安排的課程,一起走入文化資產的生命軌跡、也讓文化與歷史走進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課程大綱

第一講 / 變身文化知識家:文化資產的價值與意義

第二講 / 從在地到遠方:認識世界文化遺產

第三講 / 走出牆外:文化資產與常民生活

第四講 / 如何生活如何修:淺談舊建築再利用設計的幾個觀念

第五講 / 修復之後呢?文化資產管理與維護的觀念與實踐

第六講 / 為什麼我們需要保存文化資產:文化資產與永續發展的國際趨勢

課程講師

榮芳杰老師
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合聘副教授,身兼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常務董事、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監事、臺灣文化資產學會理事、臺灣建築史學會常務理事擔任文化部「藝文教育扎根」計畫訪視暨評鑑委員,以及各地方縣市政府的文化資產審議委員。


台灣文化與文化資產|台灣傳統建築藝術賞析|陳仕賢 老師

繼「台灣的傳統建築匠師與匠藝」及「台灣的名園古厝」八場課程,此次規劃「台灣的文化與文化資產」六講,分別是:台灣的媽祖信仰及其文化、台灣的姓氏堂號、台灣的老街建築、清代科舉制度在台灣、台灣的孔廟建築、台灣的古墓與家族等。
此系列課程適合喜歡台灣文化與文化資產的朋友,及學校教師、古蹟解說員、旅行社導遊等。課程是陳仕賢老師三十多年的田野踏查,與古蹟導覽的分享。讓我們一起認識台灣的文化資產,進而愛護它。

課程大綱

第一講 / 台灣傳統建築概述
第二講 / 台灣傳統造型與裝飾藝術
第三講 / 台灣傳統建築匠師與匠藝 大木篇
第四講 / 台灣傳統建築匠師與匠藝 石雕篇
第五講 / 台灣名園古厝之摘星山莊
第六講 / 台灣名園古厝之筱雲山莊
第七講 / 台灣名園古厝之霧峰林家
第八講 / 台灣名園古厝之社口大夫第

第一講 / 台灣媽祖廟的信仰及其文化
第二講 / 台灣姓氏堂號源流
第三講 / 台灣的老街發展與建築
第四講 / 科舉制度在台灣
第五講 / 台灣的孔廟歷史與建築
第六講 / 台灣的古墓與家族及其文化

課程講師

陳仕賢老師
鹿水文史工作室 主持人 財團法人 泉郊慈善基金會 常務董事 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系 講師 2010年 第十屆 行政院文馨獎 2014年 第五屆 傑出台灣文獻獎 2015年 台灣鄉土文史暨藝術教育獎 2016年 第四屆 國家環境教育獎


《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建築展覽深入導讀:《從時代細察世代。從世代宏觀時代》|龔書章 老師

1987年7月15日台灣正式解嚴,這一件事情為台灣社會帶來巨大的改變。這樣的改變自1970年代起已有脈絡可循;思想、文學、音樂、電影……都可以看到這樣的社會擾動,努力掙脫框架,建構自我主張。建築作為集體努力之事,涵蓋多元的專業領域,與社會整體經濟與政治緊密相連;解嚴對於台灣建築發展的意義是什麼?台灣建築的發展在解嚴之後又發生哪些關鍵性的改變?

展覽爬梳了臺灣建築1980-2010三十年間的發展變化與重要事件,探看臺灣建築如何演變至今。以「解嚴世代」稱呼1963年前後數年生於台灣,並於1987年解嚴前後完成大學建築教育的建築人。本展覽聚焦於這群解嚴世代的作品或行動所展現的非傳統、非傳承的「不連續性」特質,從展覽、媒體、設計等面向梳理出解嚴世代的特殊群像,試圖辯證他們是如何改變了台灣建築。《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展覽希望透過回看,試圖勾勒出我們理解台灣建築自身豐富而多元發展的初步脈絡。

課程大綱

第一講 / 解嚴,解了什麼嚴?

第二講 / 什麼是臺灣建築?

第三講 / 解嚴世代反轉了什麼?

課程講師

龔書章老師
現任國⽴交通⼤學建築研究所教授、TDA 台灣設計聯盟第6 屆副理事長,台灣設計研究院「公共服務委員會」召集⼈。


安藤 忠雄 二講|王增榮 老師
安藤忠雄是近代建築少數的傳奇人物,非專業訓練出身,卻很早就得到建築普立茲獎的肯定。他的作品,以魔性手法處理陽光著稱,其實光是他形塑空間的媒介,創造出獨特的空間意境是目的。 本次的講演,分為二講。一講,意在分享安藤處理建築與光的手法,以及其對空間的想像,並分享對安藤的住宅與小規模作品的體會;二講,著重安藤對空間情境的塑造,在此將以安藤較大規模的公共建築與日本以外的作品為例。 希望能以淺顯的分享,促進大家對建築在使用性之外可能存在之藝術性與文化性的理解。(王增榮)

課程大綱

第一講:光

第二講:境

課程講師

王增榮老師
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曾任職漢光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雜誌編輯、《台灣建築報導》總編輯、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和建築系專任講師,現任「比格達建築世界」主持人,及建築展策展人。



重要須知:

請注意正確填寫郵箱地址,並留意收件。
(有時系統自動將通知信件歸為垃圾郵件,若未收到通知煩請協助留意是否在垃圾郵件)

購課後我們將在三日內發送通知郵件,引導您如何進行課程觀看。
若三日內未收到郵件通知,請聯繫我們。

聯繫我們

趨勢匯流人文書院

Email::hyperconvergence2020@gmail.com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LivingArtsSociety
聯絡電話:(02)2768-1988 (週一至週五,10:00-18:00)

avatar

趨勢匯流人文書院

verified

【藝術線上課程】文化資產與建築學程

2025.08.28 (Thu) 00:00 - 10.31 (Fri) 00:00 (GMT+8)

活動嘉賓

榮芳杰
榮芳杰
陳仕賢
陳仕賢
龔書章
龔書章
王曾榮
王曾榮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