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表演浴場將再次前進香港。敏銳的朋友可能已經發現,我們已經上架部分課程囉!
(潛台詞:還有更多會陸續上架~)
今年浴場帶去香港的除了兩週表演課程,還會有兩場肢體喜劇大師班及一系列關於製作經營、行銷策略與跨域連結的對談論壇與工作坊,有興趣的香港朋友,請持續追蹤 浴場 IG 。
在出發前,我們想先跟大家一起「做功課」,線上偽出國 ── 一起聊香港。
這幾年,大家應該都發現台灣的香港人變多了。
他們不再只是觀光客,而是默默加入我們的表演課、藝穗節及各種演藝工作。
其中有從業經驗數十年的戲劇人,也有 90 後仍在努力探索演藝生涯的年輕演員與藝術工作者。
我們對這群來自隔岸的演員、劇團認識多少呢?
你是否也好奇過:相距只有 800 公里的香港,演藝工作的生態究竟是怎樣?
又或者,如果你是剛來到/準備來台灣發展的演員與演藝工作者,會不會也有一些疑惑,想要問,卻不知道從何問起?
來吧!如同以往,我們每月會舉辦一至兩場線上分享講座,每場 90 分鐘,邀請來賓分享真實的工作思考與觀察。
🎭 9 月特別篇:前進香港之前
這個月份,我們邀請到數位香港 90 後演員與演藝製作人,與我們對談台港兩地的創作市場與工作環境。
包括邀請即將與浴場一同前進香港、曾留學法國的肢體戲劇創作者與表演者 劉冠林,分享他的喜劇美學、創作與演藝職涯發展。
希望透過這幾場輕鬆有料的分享,讓大家安坐家中,也能打開文化地界的「無限城」。
💡 特別廣播 💡
從 9 月開始,我們將調整分享的進行形式──由來賓與「主任+製作 Vi」的喜相談方式進行。
這些有來賓的場次,仍然邀請你提前報名參與,你也可以在報名時提前許願,提出想要了解的問題!
如果想聽主任與 Vi 的日常對談,分享演藝觀點與職涯規劃,歡迎隨時移步浴場的【演科教室】系列。
9/16(二)21:00-22:30
▶ 肢體喜劇的二生三,三生萬物:關於從技法到創作的無限城
肢體戲劇創作者及表演者 劉冠林
「我們學到的技法,最後能怎麼轉化成自己的創作?」冠林的經驗,也許能給你一些啟發。
他十年來活躍於劇場、街頭與跨界合作,表演根基於法國小丑大師 Philippe Gaulier 的訓練,深耕默劇與小丑藝術。
從街頭到舞台,從技術執行到劇團經營,從個人小品到國際合作──冠林探索著如何透過肢體節奏與天真的喜感,帶給觀眾歡樂與陪伴。
到底,演員如何在技法中長出自己的藝術美學?又如何在不同角色裡,找到持續下去的力量?
9/28(日)21:00-22:30
▶ 香港演員的台灣流浪記──90 後演員的職涯困境與思考
90 後香港演員 陳熙鏞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後,熙鏞曾在台灣探索兩年,卻發現不論在家鄉還是異地,演員要找到舞台都不容易。
在台港兩地流轉,他對比不同的訓練體制、演員生態與劇場市場;並聯合創辦 Podcasting Theatre,推動劇場表演藝術數碼化,同時參與 香港親密協調促進會 HK Intimacy Coordinator Ally,推動性別友善與專業規範。
在這場對談中,我們將從香港到台灣,從專業養成到產業生態,討論年輕戲劇人如何在「流動」中摸索出職涯定位與個人影響力。主任與 Vi 也會一起拆解:從教育體系、職涯策略到品牌經營,演員如何把「流浪的人生」轉譯成「獨一無二的演藝經歷」。
〉聲明
所有活動場次均為免費參與,參與者需預先完成ACCUPASS報名。
線上講座內容均會進行錄影,如你不希望被錄影,請於期間關閉鏡頭及麥克風。
本活動各場次將以獨立之Google Meet連結進行,連結將在活動前30分鐘電郵寄發自你的電子信箱,請務必確認您的電子信箱正確。
表演浴場保留活動內容之異動、修改與變更之權利。
請尊重彼此的個人經驗及觀點,在講座期間以自在又開放的心態一同共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