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週二 9:30-11:30
退休後,生活步調變慢、人際圈縮小,難免有孤單與無所事事的感覺。
熟齡人生,其實仍充滿選擇與希望。
當我們從正向心理學出發,學會看見自己的正向特質與生活優勢,
就能重新擁抱生命的連結、意義與幸福感。
為自己打造自在、幸福、充滿意義的熟齡生活。
10/7 幸福練習曲:熟齡心韌提案
吳敏瑄 諮商心理師
退休以後,生活步調變慢,人際圈收斂,常讓人陷入「孤單」與「無所事事」的擔憂。但其實,熟齡人生也可以是一段充滿選擇與希望的時光。
從正向心理學出發,帶你探索在年齡增長的同時,如何強化自己的內在力量:發揮天賦優勢、建立有意義的關係、重拾生活的掌控感與幸福感。讓獨處不再是孤單,而是通往自由與豐盛的旅程。
這場講座期待帶給你:
1、認識「幸福感」的構成要素
2、探索自己的正向特質與生活優勢
3、活出連結與有意義的熟齡生活
4、在獨處時也能感到平靜充實的自在人生
10/14 安頓生命的苦與孤:放下從接納開始
謝欣惠 諮商心理師
在不斷嘆氣的底下,訴說的是人生無能為力的苦悶和沉積已久的孤單。還願意嘆氣,也意味著更深處有一個隱藏的盼望,就是這個盼望,會在某些片刻閃過,才使你有機會認為無力而嘆氣。
講座內容:
1、認識晚年生命中苦與孤的心靈面貌
2、傾聽內心深處的盼望,接納接納再接納
3、學習回應自己的盼望,為自己自在與放鬆
10/21 獨老不孤老:打造自在又充實的樂齡生活
朱晏萱 諮商心理師
1、看見自己的需要
2、顧好自己:身體與心靈的基礎
3、讓心靈有伴:心理與自我成長
4、用科技開啟連結新世界
5、建立支持網:從連結到歸屬
10/28 鬆動慣性與習氣—創造關係中的自在與幸福
謝欣惠 諮商心理師
『已經習慣了,很難改了』,這是不管從生理、心理面來說都同意的現象。但是,如果習慣難改,怎麼有人還是改變了呢?非常堅持不看醫生的老先生,聽到子女的脆弱心聲,居然願意去看醫生了,為什麼呢?
講座內容:
1、看見自己內心的渴望
2、鬆動多年的辛苦撐住的殼
3、讓感受流動,讓溫柔與慈悲注入還在跳動的心
本系列講座不接受當天報名
更多課程:
https://www.chun-ching.org.tw/lesson/family_lesson
注意事項:
報名資格不得轉讓或代替出席課程。
本會保有各課程、講座場次、主講人變更或取消之權利;課程若有變更或取消,會提前告知上課學員。
若遇天災如颱風、地震等,停課標準依照臺北市政府人事處發佈為準,本會不另行通知。
尊重師生上課權益,講座開始超過半小時,禁止入場,以免打擾講座進行,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如需請假請於講座開始前完成請假手續。如未出席且未請假,視為曠課。
60天內曠課累計2次且曠課率達50%者,自觸發後次日起,停止報名與出席權利6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