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翻譯不單純只是語言文字的轉換,更是文化的交融互動,不能忽略不同語言文化之間的差異與不同的歷史脈絡。語言差異不止是語言本身不一樣,語言使用的方式也不一樣,且翻譯活動永遠是處在社會的脈絡裡,受到非常多規範和意識型態,甚至歷史演變和宗教政治的影響,因此不同的翻譯作品甚至可以看成原作的不同延伸。
翻譯對於陳榮彬老師來說不只是工作,他認為「翻譯每一本書都好像在爬山」,是挑戰但也充滿成就感,值得全心投入不斷耕耘。翻譯所要掌握的知識領域遠比一般人想要的要多,以中英翻譯來說,英文能力只是基本門檻,擁有極高的中文素養也是只是必備條件,他認為「譯者的責任是協助讀者解讀一本書,是原著完成之後延伸的生命」,在對原文與譯文雙方語言文化有深入了解的同時,對於所譯之作品領域需進行研究並考察細節,不厭其煩地進行探尋和反覆推敲比對。因此翻譯可視為一種知識的伸展,其跨越的不只是語言更是不同的文化思想。
陳榮彬老師將與我們分享多年的翻譯實務技巧,讓我們理解甚至親自嘗試翻譯這項活動怎麼樣帶動了我們的思想與文化的交流,以及通過翻譯這種方式,我們能看到各種作品怎麼樣不同的面向。
【講師介紹】
陳榮彬
臺大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副教授,授課領域包括文學翻譯、史地翻譯、現代華語文學英譯、翻譯概論、翻譯實作等。譯作《昆蟲誌》(2018)與《血色大地》(2022)獲選Openbook年度好書(翻譯類)。已出版各類翻譯作品超過六十餘種,近年代表譯作包括梅爾維爾《白鯨記》、海明威《戰地鐘聲》與《戰地春夢》等經典小說。《戰地春夢》獲得2023年第三十五屆梁實秋文學翻譯大師獎優選獎。除《血色大地》以外,史學翻譯作品包括《火藥時代》與《美國華人史》等。
【課程內容】
課程將以文字的類型為架構,從最基本的翻譯原理出發,區分歷史、地理、文學、臺灣文學、臺灣原住民文學以及「福爾摩沙文本」等主題,以具體的例子來說明進行英中翻譯時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希望能藉此幫助大家認識翻譯活動的相關議題。
論及的議題包括:翻譯的基本定義為何?翻譯活動有哪些樣態?翻譯時有哪些應該納入考慮的因素?如何看待「歸化」(domestication)與「異化」(foreignization)兩種不同的翻譯策略?進行文學翻譯時,作者的風格、使用的暗喻、文字的韻律等,是可以透過翻譯保留下來的嗎?在翻譯地名時,應該遵循哪些規則?歷史文本中看似簡單的一些詞彙,例如British、Russian、German等,在翻譯時應該注意什麼?斯文豪(Robert Swinhoe)、李仙得(Charles Le Gendre)等人所撰寫的「福爾摩沙文本」,在翻譯時需要注意那些問題?透過這門課程,我們可以看出長久以來翻譯往往被簡化為語言轉換活動,且近年來更有「譯者很容易遭AI取代」的看法,其實是因為忽略了文化差異與歷史脈絡才會出現的誤解。
第一講|概論與議題
第二講|歷史翻譯
第三講|地理翻譯
第四講|翻譯福爾摩沙I
第五講|翻譯福爾摩沙II
第六講|文學翻譯
第七講|臺灣文學外譯
第八講|臺灣原住民文學外譯
【重要須知】
請注意正確填寫郵箱地址,並留意收件。
(有時系統自動將通知信件歸為垃圾郵件,若未收到通知煩請協助留意是否在垃圾郵件)
購課後我們將在三日內發送通知郵件,引導您如何進行課程觀看。
若三日內未收到郵件通知,請聯繫我們。
【聯繫我們】
趨勢匯流人文書院
Email::hyperconvergence2020@gmail.com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LivingArts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