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山友,今年全國登山日《知山,知己:你需要的知識這裡都有》
知山,是為了能安心上路;知己,是為了能在山林裡找到力量與平靜。
無論是認識登山醫學、掌握氣象判讀,還是學會規劃路線、提升體能,甚至了解山林的生態與人文,都將幫助我們更深刻地理解山,也更真實地認識自己。讓我們安全又自在地走進山的懷抱。
震後主脊以東的展望:結合山林、溪谷與人文田野的勘查技巧
在震動過後的山林大地,地貌不僅被重新雕塑,也為我們打開了新的探索窗口。東台灣主脊以東,綿延的山脈與深邃的溪谷,蘊藏著地質的訊息、自然的奧祕與人文的脈動。本講座將結合山林觀察、溪谷探勘與田野調查的方法,帶領大家認識如何在地震後重新理解地景,並從自然與人文交織的角度,發展出更細緻、更具在地性的勘查技巧。
講師-山林文化工作者 張光承
大學時期始深入接觸山林溪谷,從而關照山裡人與空間的種種面向,熱愛探尋山岳運動與古老智慧的多貌性,於山中尋路過程,爬梳人與土地關係連結和多重內涵,珍惜每次可以向山學習的機緣。現居花蓮,致力於東台灣山岳文化實踐。中央大學攀岩代表隊隊員、溯溪指導員、紅十字會急救員、前中央大學登山社社長、中央大學攀岩代表隊隊員等等。
課程大綱
1.震後的山林變化
地震與颱風過後,山林的面貌不再相同。崩塌、落石、堰塞湖隨時可能出現,我們會分享如何透過觀察環境,判斷潛在的危險,找到更安全的走法。
2.登山裝備與準備
山裡的天氣與環境多變,從衣著選擇、背包打包,到必備的安全裝備,都是保護自己的基礎。我們會用簡單的原則,幫助大家更有效率又更安心地準備。
3.地圖與找路技巧
當GPS失靈、手機沒訊號,該怎麼辦?我們會介紹離線地圖的使用、如何比對舊古道和溪谷路線,並透過實例分享「找路」的方法,讓大家在陌生環境也能自信前行。
4.走路與心情
當熟悉的山徑因地震而消失,人需要重新踏出步伐。走路不只是移動,更是一種與山對話、與自己對話的方式。透過走路,我們學會接受變化,也找到新的方向。
5.展望與實踐
走進山林,不只是挑戰體能,更是一種生活練習。從學會避險、準備、找路,到把經驗帶回日常,我們希望大家能把登山當成與山同行的旅程,而不僅是一次冒險。
講座資訊
日期:2025年10月15日(三)
時間:晚上7點至9點(6點半開始入場)
地點::臺灣大學 新生教學館 303教室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
登山小物(當日領取不補發)
購買登山小物「留守熊熊貼紙3件組」即可入場聽講。
「留守熊熊貼紙3件組」-兩隻熊熊跟一張協會LOGO貼紙,輕量隨身登山安全,守護自己也守護夥伴。
辦理單位
主辦單位|教育部體育署
承辦單位|台灣山岳、戶外安全推廣協會
協辦單位|台大登山社
2025全國登山日專題講座 活動一覽表
1. 9/18(四) 認識高山症與急性傷病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