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的反叛:解嚴與臺灣戰後攝影的前衛思潮」國際學術研討會
本研討會以戰後臺灣攝影藝術中的前衛實踐為核心,聚焦1960至2000年間的發展脈絡,從創作表現、歷史意義與社會批判等多重視角切入,重建這段常被忽略卻蘊含深厚文化價值與時代精神的攝影歷程。
自1950年代起,臺灣攝影逐漸從美學形式的探索,轉向對社會、政治與個人身分的深刻提問,展現出影像作為思想實踐與文化行動的嶄新樣貌。研討會旨在釐清攝影如何在威權統治下,同時作為藝術形式與社會批判的關鍵媒介,並映現出文化游移、抵抗與自我表述的多重面向。
本研討會關注的攝影創作者,皆以強烈的實驗精神與社會關懷,突破傳統攝影「等同寫實」的觀念,使影像成為批判體制、反思現實與探索自我的媒介。其作品不僅回應戒嚴時期的政治壓抑與思想緊縮,也為臺灣攝影注入前衛語彙與文化動能。
【研討會規劃】
本研討會包含兩大單元(一)專題講座(二)分場次論文發表,藉此展開多面向的學術對話與跨領域交流。
(一)專題講座
第一場:
從我的影藝人生回看臺灣戰後攝影的蛻變與發展
莊靈 臺灣攝影博物館文化學會 榮譽理事長、世界華人攝影聯盟 副主席
第二場:
「美術攝影」中自我表述的考察
游本寬 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系 兼任教授
(二)分場次論文發表,共六場次:
場次一:
作為戰後現代啟蒙的攝影「團體」——V-10視覺藝術群的遊藝、叛逆與實踐
王雅倫 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 教授
場次二:
戒嚴初期臺灣攝影作為公民空間的自由潛力:以楊基炘與許蒼澤的紀錄攝影為例
張美陵 社團法人臺灣攝影文化資產協會 理事長
場次三:
新聞攝影照見臺灣的政治抗爭與社會關懷:以黃子明的攝影為例
姜麗華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專任教授
場次四:
紀實攝影的敘事及詮釋:以葉清芳攝影作品為例
呂筱渝 臺灣攝影博物館文化學會 秘書長
場次五:
臺灣當代藝術中的攝影影像
蘇俞安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聘用企劃師
場次六:
一種既反抗又吶喊的姿態:淺談戰後臺灣(1960–2000)的「前衛」攝影
楊杰儒 「漫遊藝術史」部落格共同撰稿人、本計畫團隊
【活動資訊】
時間:2025年9月20日(六)
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大樓 教202國際會議廳
地址:106 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29號(和平校區)
名額:正取80名,備取10名
備註:免費報名
【聯繫窗口】
E-mail:ntnutahrc@gmail.com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藝術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