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展籌備過程中,在傳承者Vava Isingkaunan 簡志霖的帶領下
至台東霧鹿部落拜訪Biung(Kila)Ispalidav 余錦龍阿公
本次於2025年8月30日開幕之凱達格蘭文化館特展 《愛像什麼 Of Love: Its Shape, Its Sound》,從古老的愛情神話出發,帶觀眾走進原住民族日常中流動的情感表達。愛的表達或展現,不一定是情人間的浪漫行動,也可能是親情、友情,或對文化的深厚連結。展覽中的「愛」不只存在於言語,更常透過音樂與行動傳遞。
「琴投意合」正是這份情感的具體呈現之一,以布農族傳統樂器 Latuk(弓琴)為主題,延伸展覽中關於音樂、情感與文化傳承的脈絡。昔日,族人以「Pis-Latuk」(撥動弓琴)抒發悲喜、調和心境,讓音符在山林間傳遞力量與思念。然而,隨著強制遷移與環境變遷,弓琴的製作與演奏技藝逐漸式微。
在族人日漸疏離此工藝時,Biung(Kila)Ispalidav(余錦龍阿公) 承接並復振 Latuk 的製作與演奏,讓布農族的內在聲響再次被聽見,並在當代語境下重新詮釋這項樂器的意義。透過傳授與新一代的加入,Latuk 弓琴的聲響得以延續,成為文化傳承的重要力量。
本次活動由凱達格蘭文化館主辦,邀請布農族文化實踐者Biung(Kila)Ispalidav 余錦龍、傳承者Vava Isingkaunan 簡志霖和Salizan Takisvilainan 邱文乾一起帶領,透過「聽」、「看」、「學」的方式認識 Latuk 文化。
📆 活動內容
場次
1. 弓琴製作工作坊
8 月 31 日(日)10:00–12:00(限額 10 人)
親手製作屬於自己的 Latuk 弓琴,並聆聽講師分享此次在台東霧鹿部落採集素材的經驗。2. 弓琴文化講座
8 月 31 日(日), 14:00–15:00(限額30 人)
分享 Latuk(弓琴)的文化故事,以及在文化傳承與創新應用間的實踐經驗,並現場示範彈奏。
地點
凱達格蘭文化館(臺北市北投區中山路3-1號)
對象與名額
- 對臺灣原住民族、音樂、文化傳承有興趣者
- 建議參加年紀為國小三年級(9歲)以上,之兒童與成人。
- 9-15歲需有家長陪同一起參與,並共享一份材料。
費用
免費參加,材料由主辦單位提供,名額有限,需事先報名
報名方式
- 報名時間:即日起起至額滿為止
- 活動免費參加
- 採 Accupass 線上報名,先報先得
👋 注意事項
- 報名成功者將於活動前三日收到行前通知
- 未收到通知者請聯繫鄭小姐(02-28986500#510)或來信:ketagalan103@gmail.com
- 活動當日請準時報到,逾時 10 分鐘將釋出名額予現場候補者
- 為維護活動品質,若連續兩次無故缺席,將影響未來報名資格
🌳 辦理單位
- 指導單位|臺北市政府
-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凱達格蘭文化館
- 執行單位|自己人有限公司
- 凱達格蘭文化館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ketagalan.culture.center
❤️ 關於特展
《愛像什麼 Of Love: Its Shape, Its Sound》 將於 2025 年 8 月 30 日至 12 月 7 日 在凱達格蘭文化館展出。
展覽從古老的愛情神話出發,呈現原住民族在日常中不張揚卻深植於行動的情感——從長輩低唱的歌聲、青年傳承的身影,到遠方傳來的旋律與當代創作,展現愛在親情、友情、文化與語言中的多種樣貌。
展覽期間將推出三場系列活動,本場為第一場,歡迎持續關注後續場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