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流五十.歷史專題講座
講題:
我們回望過去,是為了思考未來
──從《中國歷史演義全集》到《思考中國》,漫談歷史讀寫與記憶的建構
時間|2025 年 8 月 24 日(週日)14:00-16:00
地點|國家圖書館 藝文中心 3 樓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主持|王榮文(遠流出版公司董事長)
主講|楊照(作家)
主辦|遠流出版公司.國家圖書館
今天,全球網路發展超過三十年,生成式 AI 更是橫空出世且進化飛速,各式各樣的資訊、史料、數據、知識彈指可得,是否因此改變了人們學習歷史的方式?甚至影響了我們內在記憶的建構與選擇?這是作家楊照在其最新力作《思考中國:不一樣的中國通史》書中,開宗明義想要提醒讀者的問題。
另一方面,遠流出版公司在台灣知識產業土壤上播種、耕耘了半世紀,在 2025 創立屆滿五十週年的此刻,期許屬於出版與閱讀的故事能夠傳承、延續,以成為國人重要的文化記憶及知識創新的養分,特與國家圖書館共同策劃歷史專題講座,邀請作家楊照與遠流董事長王榮文進行對談,一起回顧過去五十年來遠流幾個關鍵的「歷史現場」───出版了什麼樣的歷史讀物?產生了哪些迴響?促成了何種改變?
【通史的精神與價值】
理解時代變化的 How and Why,學習「活」的歷史
講座將以楊照著作的《思考中國》、《不一樣的中國史》13 冊套書為發端,觀照中國歷史中不同時代的發展脈絡與因果關係的鏈結,以多元視角和複數觀點來解釋歷史的動態變化。並深入探究:在時間長流裡,如何有了這個中華文明最核心的約束凝聚力?而其強韌、深長的持續性質又為何能夠形成?
從楊照講述「不一樣」的中國歷史,我們再回頭看遠流出版過的歷史書籍,為台灣社會曾經帶來哪些影響:
【因為演義 所以通俗】
邀請文化明星代言,寫下出版史的行銷新頁
由李敖負責主編和導讀的《中國歷史演義全集》31 冊,借用章回小說的文學形式,呈現一套「趣味濃厚,看了使人不肯放手」的通俗歷史。再透過大規模的行銷宣傳,結合當時房地產的活絡,帶動「書櫃代替酒櫃」的風氣,不到一年即售出數萬套,營業額破五千萬元,刷新出版史上的紀錄。
【柏楊的現代通鑑學】
將舊時帝王的統治「借鑑」,轉化為現代百姓的智慧「明鏡」
柏楊窮十年心力,以現代語詞譯解中國式權力遊戲教科書《柏楊版資治通鑑》72 冊,使得原本晦澀難懂的文言文,有了平易可親的一面。另以「柏楊曰」析論歷史成敗因果,評斷人物功過得失,直言「不細讀《資治通鑑》,要想了解中國人,了解中國政治,以及展望中國前途,根本不可能。」自此打破少數知識貴族的壟斷,使以人民為中心的歷史解釋得以確立。
【歷史如何實用?】
援引現代管理學的「個案研究」方法和精神,為歷史注入新生命
【實用歷史叢書】系列專注探求歷史經驗的現代意義與致用觀點,開啟「創意讀史」的新出版型態。其中包括「華裔日本文壇巨人」陳舜臣的歷史小說《小說十八史略》、《琉球之風》、《成吉思汗一族》等,以及從「三峽史觀」出發的【唐德剛作品集】。
【小說歷史啟發人生】
撼動日本歷史的英雄史話,政商人士奉為商戰兵法、政略寶典、勵志教材
【小說歷史】系列精選山岡莊八、司馬遼太郎、吉川英治等近代日本名家歷史小說,先後推出德川家康、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坂本龍馬、西鄉隆盛、宮本武藏等日本最知名的歷史人物傳記,風靡了無數政界和企業界人士,觸發國內日本研究的風潮。
楊照指出:「讀歷史是為了認識人類經驗的多元多樣,有助於擺脫自我限制與認知。而好的歷史小說在歷史軌跡之下,創作出感動人心的故事情節,展現比現實更明確、更強烈、更值得的人生。」《人類大歷史》作者哈拉瑞則說:「歷史研究的並不是過去,而是『改變』。」究竟,我們要如何看待、或是可以如何理解自己的文化性格與血脈,乃至培養歷史思維與眼光,領略更深層次的人類歷史經驗通則,預見未來可能的變化?藉由這場講座,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思考和啟發。
※參加方式|線上報名,免費入場。
※如活動因氣候或其他因素暫停或變動,請依現場公告為準。
~~~~~~~~~~~~~~~~~~~
▍新書注目 ▍
《思考中國:不一樣的中國通史》楊照/著
一部思考性質的「大歷史」著述──
穿越五千年的縱深思考
司馬遷「通古今之變」的當代實踐
不同於傳統通史重敘述、輕理解的模式,書中以問題為引,從考古學、人類學、社會學、思想史等多面向交錯切入,我們不只「知道歷史發生了什麼?」,更被引導思索「為什麼會如此發生?」。歷史從不是孤立事件的堆疊,而是有內在邏輯的因果脈絡。文明則是一連串選擇與衝突的總和,折射歷史的走向與可能,也成為我們認識當下、對話未來的思維工具。
● 為大眾讀者而寫的中國通史
採取嚴格的原則,在史實與解釋的拉鋸中,站到解釋的一邊。以漫長的歷史作為思考、而非描述的對象,形成一部可以純粹用理解的方式來閱讀、很不一樣的歷史書。
● 篇幅更短,一本就通
楊照以十五年「中國通史」撰述計畫,整理成十三冊《不一樣的中國史》系列;此書則為厚重卷帙的精華精簡版,用一本書的篇幅,快速掌握歷史的動態變化與因果連結。
● 以大歷史分期,時間跨度延長至民國
打破片斷的朝代史觀,以大尺度架構為本,將中國歷史分為上古、古代、中古、近世、近現代五個時期,更將歷史觀照往下推進,涵蓋從民國建立到當前現今的一百年。
● 呈現多元視角和複數觀點
打破習慣的學科分際,將經濟、社會、文學、藝術、思想,乃至於集體心理狀態,都放入視野中。普遍的人類集體經驗變化原則是這本書思考、探索的主軸,中國則是提供具體、豐富材料的對象。
● 夾敘夾議的說史方式,激發思考靈光
歷史知識絕非堆砌史實,更重要的是對變化的覘測。近年教育以閱讀素養、思維能力為導向,如何從歷史知識產生歷史思維,進一步形成自己的見解,如今更形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