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白牆到街頭:藝術在空間中流動的可能性
展覽空間不再只是白盒子,美術館、畫廊、街頭、商業空間、公共場域……都成為藝術介入的現場。
臺南新藝獎非常榮幸可以邀請新媒體藝術家姚仲涵老師與我們分享作品的展演歷程。姚仲涵2005年開始從事聲響創作,作為臺灣聲光藝術先驅,曾獲臺北數位藝術節聲音藝術首獎,作品曾在福岡亞洲美術館、NTT ICC 等展出,台南的觀眾對他的作品想必也不陌生,「光電獸」系列由2017年依附在台南月津港一座橋的結構開始,除了在戶外場域展出,也曾經在B.B.ART發表過個展,透過裝置與演出,讓參與者體驗不同的聲光流動,創造出白盒子空間當中獨一無二的體驗。
特別想提的是,這次座談場地選擇在涴莎藝術展演中心,這裡雖然是一座以表演藝術為主的場地,但其實~曾經也是臺南新藝獎的展出空間之一✨不受到場域框架所限制的策展思維,也是臺南新藝獎近年來一直在突破的創新,暑假尾聲的週日下午,不妨來一探這棟座落在臺南市區裡,神秘歐式建築的真面目吧!
地點|涴莎藝術展演中心(臺南市中西區永華一街75號)
日期|2025/8/24(日)
時間|15:00 - 16:00
特邀主持|張怡文(木木藝術經理)
特別來賓|姚仲涵(藝術家、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講師介紹
姚仲涵,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作品融合聲音、光與空間。
曾於福岡亞洲美術館、NTT ICC 等展出,創作關注混沌世界中的秩序、感知與對話的關係。
場地介紹
涴莎藝術展演中心從古典音樂跨足舞蹈、戲劇及多媒體藝術表演領域,建構一座空間明亮寬敞,可容納約130至150位觀眾的展演空間;設計師以藝術廳堂為概念出發,將永華館塑造成一棟外表如希臘神殿般潔白素雅,內部空間融入新古典格調的歐式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