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是結論,而是我們此刻的提問。
在知識碎裂、敘事多元變化的時代,藝術及其歷史不再只是封存於檔案與畫冊中的定論,它更是我們此刻對歷史、文化與社會的提問與思辨。本系列講座邀請學者、作家、美術館員與文化政策工作者等,共同分享臺灣藝術史相關書寫的現場,開啟跨域對話的可能。從館舍營建到戰爭記憶、從非虛構書寫到多語聲音,我們不只是回顧歷史,而是在這裡為更多人擴大、看見它更豐富的討論意義。
━━━ ★ ━━━
☆當研究者與作家談論非虛構與學術寫作的關係,會激盪出哪些獨特的觀點與火花?
本場對談邀請臺師大藝術史研究所所長蔡家丘與作家朱宥勳,從「真實」出發,討論兩種不同形式的寫作,如何呈現、轉譯藝術、文學及相關歷史,又如何可能互為映照。以及,除了寫作,讀者還可能需要哪些類型的讀物和思考方式?讓我們一起想像臺灣藝術文化敘事的更多可能。
───講座資訊───
主題:學術如何以真實敘事?非虛構寫作如何回應真實?
時間:9/6(六)14:00-16:00
主講:
蔡家丘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朱宥勳 |作家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新館2F(100台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