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以軍眷文化著稱的高雄眷村,如今正經歷一場靜靜進行的轉變。「以住代護」讓新一代的居民進駐黃埔新村、建業新村、樂群村,他們不見得來自眷村,卻以生活者的姿態,參與、修復、共生於老宅之中,開展一場關於保存與再生、記憶與創造的生活實驗。
本場講座將邀請實際參與者,分享他們如何以藝術、飲食與日常實作,重新理解「住」的意義,也讓舊眷村空間成為跨世代、跨族群、跨文化對話的所在。這些後到的新住民,在與地方的磨合、親近與再想像中,正為眷村寫下新的篇章——不只是守護歷史,更是在當代創造出屬於每個人的生活風景。
(入口在101斜對面,松智路上)
曾經以軍眷文化著稱的高雄眷村,如今正經歷一場靜靜進行的轉變。「以住代護」讓新一代的居民進駐黃埔新村、建業新村、樂群村,他們不見得來自眷村,卻以生活者的姿態,參與、修復、共生於老宅之中,開展一場關於保存與再生、記憶與創造的生活實驗。
本場講座將邀請實際參與者,分享他們如何以藝術、飲食與日常實作,重新理解「住」的意義,也讓舊眷村空間成為跨世代、跨族群、跨文化對話的所在。這些後到的新住民,在與地方的磨合、親近與再想像中,正為眷村寫下新的篇章——不只是守護歷史,更是在當代創造出屬於每個人的生活風景。
台灣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100號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