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賽語初探|重新從凱達格蘭族祖先視角看世界
你可能從沒聽過「巴賽語」,不過你一定聽過「凱達格蘭」。
巴賽語來自台灣北部,是凱達格蘭族的語言,曾經在這片土地上流動、交談、交換食物與故事,
後來,像許多平埔族群的語言一樣,慢慢被沉默。
作為南島民族的一支,巴賽語曾是族人之間的通用商貿語言,然而,語言不只是溝通的工具,它是文化的載體、歷史的見證,也是我們與祖先對話的唯一線索。這次課程,不是要教你流利講出這門語言,而要揭開凱達格蘭族歷史的一角。
讓我們一起走進那一千多個詞彙拼出的世界——同是南島民族,凱達格蘭族的通用商貿語巴賽語中,藏著與其他原住民族共通的美食密碼,祖先流傳下的傳統語料中,還有魔幻復活之法。
語言會隱沒,但只要我們願意重新傾聽,它就能再次發聲。
因此,這兩次課程將讓「巴賽語」成為你與這片土地重新連結的起點。
課程表
🌲 8/23 (六) 10:00-12:00
巴賽語中那些被遺忘的凱達格蘭族食衣住行育樂
🌲 8/24 (日) 10:00-12:00
從巴賽語料看凱達格蘭族的古早味愛恨情仇
關鍵字|凱達格蘭族、巴賽語、平埔族群、語言
💡 活動預告,敬請期待
9/28 (日) 14:00-16:30 | 林間草堂
講座|水邊行事:淡水河與信仰_林美容(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主辦單位|森人
協辦單位|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凱達格蘭文化館
贊助單位|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 有關「森人北投」團隊
主要執行「森人-北投藝駐計劃」,旨在透過藝術介入,探索凱達格蘭族北投社的歷史記憶、當代挑戰與環境之間的互動。試圖在地理、歷史和社群的多層面中,以開放、包容的態度,規劃一系列的活動,邀請專業文史工作者、學者,以建立一個善意、開放、包容,鼓勵多方對話的平臺,帶領大眾一起參與探索,共建對「北投」、「凱達格蘭」、「平埔族群」的多元想像。期望在藝術中尋找可能性,將歷史、土地和當下生活的交織轉化為感知的體驗,喚醒人們對於土地的情感,並激發社群的文化認同與自我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