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作為重要的視覺媒介,提供人們看見自己也看見其他,因此「光」在許多文化蘊涵或者宗教意義上也指示著啟蒙本身。這次由年初二月出版新詩集《原光》的柏森,來聊聊關於當抽象的概念碰撞到現實、具象事物時,詩為什麼而產生?並加以談論詩與人的行動之間所存在的關係,以及預想中詩歌的境況。
沒有光又該如何看見事物:柏森詩集《原光》分享會(基隆場)
分享詩人:柏森
時間:8/23 (六) 19:30-20:30
地點:見書店 (低消一杯飲品入店)
講者詩人|柏森
一九九九年,台北人,春日生。稀有的雙生肖命格。修讀哲學,喜愛馬勒。現寫有評論、散文等,詩作各散。出版詩集《灰矮星》(逗點,二〇一九)。獲二〇二三年新詩學會優秀青年詩人獎。詩集《原光》曾入圍周夢蝶詩獎,獲二〇二四年楊牧詩獎,二〇二五年二月時報出版。
系列活動一覽(↑)欲報名別場活動,請至活動列表進入各活動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