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中海拔霧林帶、濕潤多霧的觀霧地區,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其中「蕨類」是極具代表性的植物類群。它們種類繁多、形態優美,並具有重要的生態指標意義。許多喜愛登山健行與自然觀察的朋友對蕨類並不陌生,然而若想進一步從形態結構掌握分類關鍵、認識其生活史,有時卻不知從何著手。✨觀霧遊客中心「專家帶路走讀講座」系列活動,特別邀請領域專家帶領我們揭開這層迷霧,一起更細緻地認識觀霧生態。
您是否曾被那層層綠意交織、蘊藏無限細節的葉片所吸引?那像蝸牛般蜷曲的嫩葉,是哪種植物的新芽?羽狀複葉的一回、二回、三回該怎麼判斷?葉背整齊排列的小點點就是孢子囊嗎?哪些形態才是辨識的關鍵特徵?
本場講座特別邀請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 #謝佳倫 老師擔任領路人,從葉片構造到孢子囊群樣態,帶你一一看懂蕨類的形態奧祕,認識這群古老而迷人的植物。
📍 講師介紹|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謝佳倫 老師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鍾國芳博士「植物演化、生物地理研究室」研究助理,專注植物分類與生物多樣性研究,擅長臺灣原生植物辨識,為 iNaturalist 臺灣區主要貢獻者,累積逾22萬筆植物鑑定紀錄,致力於公民科學推廣與分類知識交流。
❓誰適合參加
📍 參加對象|國小三年級(含)以上一般民眾(未滿18歲者須由家長購票陪同參加,隨行家屬亦須一併購票)
本活動特別適合對蕨類著迷、渴望深入了解的朋友參加。沒有相關基礎可以參加嗎?當然可以!課程將從最基礎的內容談起,深入淺出,帶您一步步踏入蕨類的奇幻世界,找到屬於自己的觀察視角與認識門徑。
📍 活動時間|
線上講座:114年 8月30日(六)19:30~21:00
戶外走讀:114年 9月06日(六)10:00~14:30
📍 活動內容|精心規劃2堂課👉
第1堂 線上講座:介紹蕨類的形態特徵、演化歷史與生態角色,協助學員建立戶外觀察前的知識基礎。
第2堂 戶外走讀:實地走訪觀霧森林,掌握野外辨識技巧,深入認識霧林環境與植物多樣性。
📍 活動名額|
線上講座 80人
全套課程 20人 (線上講座+戶外走讀)
📍 活動資訊|
📍線上講座說明|
- 請自備連接網路之通訊影音設備。
- 線上課程以Google Meet進行,全程於線上授課。
- 講座前2天 (8/28)會以Email提供線上視訊連結,煩請留意收信。因大量郵件寄發可能造成擋信,若未收到或有任何問題請來信 guanwu.vc@gmail.com 或撥 0963511973 (森之形自然教育團隊)
- 講座開始前20分鐘開放登入,敬請及早上線,以測試音訊設備正常。
- 講座全程請關閉麥克風及攝影機,若需提問,可在聊天室輸入留言。
📍戶外走讀說明|
- 活動地點為「觀霧國家森林遊樂區」
- 參加者需於9:45抵達報到。交通方式可選擇「自駕車」從竹東至觀霧約需2小時,或搭乘「臺灣好行觀霧線」建議提前預訂座位。
- 請自備飲水及簡便午餐、雨具、遮陽帽、保暖衣物,建議穿著登山鞋或運動鞋
- 課程費用含講師費、公共意外責任險、租用無線導覽耳機及放大鏡
- 本活動沒有提供交通接駁、住宿、餐飲等代訂服務。
- 若遇不可抗力因素,辦理單位有權調整活動日期。預定備用日期為9/20(六)、 10/18(六),若因活動延期導致無法參加,可選擇將票券轉讓予親友,或申請退票,退款金額為票價扣除 10% 退票手續費後之餘額。
📍購票及退票規則|
- 一人一票,票價無分年齡層,未成年者須有家長購票同行。
- 多位參與者同遊可一次購買多張票券(若還有餘額),並在報名時分別填寫參加者資訊(填寫時,活動平台會為您保留票券 40 分鐘,敬請安心確實填寫)
- 活動前2日將寄發行前通知 email。
- 若遇不可抗力因素,辦理單位有權調整活動日期。若因活動延期導致無法參加,可選擇將票券轉讓予親友,或申請退票,退款金額為票價扣除 10% 退票手續費後之餘額。
- 本活動委託 ACCUPASS 代為處理退款事宜,依退款規則辦理。如需申請退款請於「購買成功 24 小時後,並於活動票券有效開始日前 8 日」辦理,並將酌收票價 10% 退票手續費,逾期恕不受理。
📍提醒您|
- 戶外走讀全程約 4.5 小時,以全員共進退為原則(非不得已,恕不接受中途離隊)。
- 本活動將於活動中進行影像(音)及文字相關記錄,作為辦理單位日後活動行銷、 業務推廣之用。報名參加即表示「同意」辦理單位拍攝、使用、修飾、公開展示本人之肖像於各種形式的著作載體及媒體,作為活動成果展與推廣等用途。
- 本活動無提供交通接駁、住宿、餐飲等代訂服務,敬請自理。
---
🗒 活動報名日期:2025/8/1 上午 8 點起,至 8/27 中午 12 點或額滿為止
💡 活動詳情及退票規則請先看仔細唷!
📍 辦理單位|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主辦)、森之形自然教育團隊(承辦)
📍 線上諮詢|私訊 觀霧國家森林遊樂區 粉絲專頁
📍 諮詢專線|平日上午 9 點至下午 5 點間電洽 0963511973(森之形自然教育團隊)
走進雲霧森林,抬頭可見附生於樹幹與枝條間的蕨類,構築出層次豐富且獨特的生態景觀。(森之形自然教育團隊提供;林雋雅攝)
跟著植物鑑定經驗豐富的謝佳倫老師走進觀霧森林,實地觀察學習蕨類辨識技巧,認識霧林生態多樣性。(森之形自然教育團隊提供;陳柏璋攝)
蕨類的葉片形態多變,從照片中可觀察到一回羽狀深裂與四回羽狀複葉兩種型態。(森之形自然教育團隊提供;劉謹毓攝)
翻開葉片仔細看看,有時能發現藏在背面的孢子囊。孢子囊的型態多樣,照片中的腎形孢子囊,看起來就像視力測驗裡的圖案!(森之形自然教育團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