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歷史,被簡化成兩個字:「匪賊」。
但在清末日治之初,桃竹苗客庄動盪不安,「舂柄賊」的出現,其實是一種亂世底下的生存現象。
他們以搗米的大木舂撞門而入,劫掠為生;也有人後來轉為義賊,劫富濟貧,最終甚至參與乙未戰爭、保衛家園。
吳聲淼校長說,這些人不是故事裡的人,他們的子孫,今天還住在我們的社區裡。
所以他與巨埔社區發展協會發起「舂柄祭」,以象徵聰明的青蔥與堅韌的相思木為「舂」與「柄」,由長輩撞開象徵疫情、貧困與厄運的門扉,讓那段歷史不再只是陰影,而是記憶、反思與祝福。
—
課程資訊:
▪︎講者|吳聲淼
▪︎主題|乙未會戰:新埔歷史縮影_舂柄賊-
▪︎副標|可以當英雄為什麼要當賊呢?
▪︎時間| 8/16(六)下午1:00-3:00
▪︎地點|新·新埔青年培力工作站 匯客柿Hub(新竹縣新埔鎮新民里1鄰中正路598號1樓)
—
可以當英雄,為什麼要當賊?
一起翻開這本《乙未會戰:新埔歷史縮影_舂柄賊》,
看見那些曾被遮蔽的,如何在地方的行動裡重新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