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不只是形式,而是思想的形狀。
設計,不只是「做了什麼」,而是「為什麼這麼做」。
▲學設計,不如學包浩斯怎麼想。設計,不只是形式,⽽是思想的形狀,在意的不只是做出什麼,⽽是「為什麼這麼做」。從建築到字體,從器⽫到空間,每⼀種形式,都是對時代問題的回答。把經典之作變⽇常,從形式裡讀出思考明⽇的輪廓。
▲儘管包浩斯提倡性別平等,女性學生卻常被限制在織品與工藝領域;但她們沒有因此沉默,反而開創出屬於自己的語言與風格。Anni Albers 將織布轉化為設計實驗場,融合幾何構成與材質研究,開創了現代紡織設計的先聲,也影響了當代室內設計與材料思維。
▲作為金屬工坊中唯一的女性核心人物,Brandt 設計的幾何茶壺成為工藝與現代主義精神的完美結合。它不只是器皿,更是一種對機能、結構與美的整合思考。
▲從 Breuer 的鋼管椅,到密斯‧凡德羅的 Barcelona Chair,包浩斯的家具設計強調「形式即功能」,讓工業材料成為一種美學,讓設計從精英走向大眾,讓每個人都能坐進一個理想之中。
設計,不再是裝飾,而是生活與思辨的延伸。
【 課程大綱 】
① 設計的搖籃,世界第一個設計學院
② 烏托邦的實踐,包浩斯教師各個鬼才
③實驗精神誕生設計新語言
④ 包浩斯經典款不敗清單
【 系列講座|一定要懂的現代藝術文化手帳:現代藝術與視覺設計3講 】
現代設計與藝術互為養分,而藝術源自人類對世界的觀看與表達。本講座由講師涂威文主講與企劃,首發系列聚焦於「溝通・藝術運動・設計」三大主題,打開視覺文化的演進脈絡,帶領聽眾以簡明清晰的語言,重新理解視覺藝術與設計之間的深層關聯。每場90分鐘,深入淺出地揭示視覺傳達、藝術運動、與設計思維的核心脈絡,協助學習者建立跨越藝術與設計的理解視角。適合對設計、藝術、視覺文化有興趣的聽者、設計相關工作者、品牌與文化工作者。
“ From COMMUNICATION through ART MOVEMENT to DESIGN FOR TOMORROW ”走進設計與藝術的歷史現場,理解視覺如何成為文化的語言,欣賞穿越設計與藝術交會的經典作品。
本講座不只是欣賞,更是一次深入現代藝術脈絡、建立設計洞察的知識體驗。
【 相關課程連結 】
☑ 第1講 l 溝通 : 視覺語言,是人類寫的第一行程式碼
☑ 第2講 l 藝術現代運動 : 風格不是復古,是你懂得回頭看
【講座交通指引|欣講堂文創基地】
【捷運國父紀念館站】
1.搭乘捷運板南線(藍)至捷運國父紀念館站。從五號出口出站,沿光復南路步行至松菸大道右轉進入園區。
【捷運市政府站】
1.搭乘捷運板南線(藍)至捷運市政府站。
2.從一號出口出站,沿忠孝東路步行至忠孝東路四段553巷右轉,步行約100公尺即可抵達松山文創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