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修憲攻防,如何持續影響當代美國的政局?
《二次建國》作者馮納(Eric Foner),稱南北戰爭後通過的三條憲法修正案為美國的「第二次建國」,因為它們明文定義了自由權、公民身分、參政權,以及「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原則,框定共同體的界線與價值,奠定民主制度的基礎。然而這些理念並非寫入憲法便立刻落實,本書詳細描繪法案的初衷如何在後續最高法院的判決中遭到限制與扭曲,直到一世紀後才有所改善。
在種族、性別、階級對立日趨激烈的今日美國社會,這些修正案條文仍是司法判決的核心依據;這段關於民主定義的修憲歷史,仍在美國政治中不斷發揮作用。回顧這段過往,也將使我們更加理解,臺灣社會的重大議題與公民想像該如何前行。
此次衛城邀請到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的邱師儀教授,來與我們分享「二次建國」如何形塑美國當代政局的輪廓,對臺灣又有什麼樣的影響與啟發。
───講座資訊───
主題:民主的定義?從百年前的修憲攻防看當代美國政局的拉扯
時間:8/3(日)14:00-16:00
主講:邱師儀|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地點:左轉有書(100台北市中正區鎮江街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