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末,在牯嶺街小劇場
林靖雁帶著一個人的身體
演出了無數人的記憶
《時間就像是從來沒消逝過》
是一場獨角戲,也是一場召喚
是介於現實與幻覺之間的自白
是在創傷邊緣摸索自我的凝視
有些事我們以為被時間帶走了
其實只是被藏起來
等著你有一天回頭
現在,那些瞬間將再次被打開
節目介紹
作品以《一千零一夜》的結構,隱喻人類在時間中的掙扎,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結構,因為它本身就是一種活命的手段。
說故事成為拖延死亡的方式,這個設定對創作者極其真實——創作、持續說話,彷彿是繼續存活的唯一途徑。看似脆弱的坦白中具有決絕的意志,在單一表演者框架下,有效地利用了現場表演和多媒體影像敘事的多重角度與時間軌,將存在的困頓進行了近乎病理性的思考解剖與縫合,也擴展情感表達的邊界。
這部作品融合私我經驗、赤裸誠懇,亦以劇場形式製造出一個場域:邀請觀眾與表演者一同停留在難以前進的時間裡。演出的核心問題是:「當一切彷彿已經過去,但你仍然停留,該如何是好?」我們都在那一刻,等待一個決定——是離開,還是留下?
臺北戲劇獎 最佳獨立精神獎 得獎理由
臺北戲劇獎網站 作品頁面
本劇為一名解離症患者的自我表演,透過身心痛苦的揭露、剖白與喋喋不休,向世界訴說自我存在的強烈慾望,同時展現表演本質的後設性,充滿高度的身體在場性,也挑戰了病體展示與觀者凝視之間的審美倫理。
台新藝術獎 入圍理由
林靖雁透過編導演三種角色的融合,將生命與劇場的虛實表裡,進行了深刻的結構性思考。
看似脆弱的坦白中具有決絕的意志,有效地利用了現場表演和影像敘事的多重角度與時間軌,將存在的困頓進行了近乎病理性的思考解剖與縫合。
表演力道精準,作品節奏流暢,空間與影像強化了作品內外心理層面的矛盾掙扎,讓聚焦於主創者的病痛經歷,得以同時乘載當代的疏離,並引發更多的關懷與反思,是一個成功集眾人之力所構成的獨角戲。
(主筆/孫平)
牯嶺街小劇場年度優選獎 得獎理由
「本獨角戲演員以自身疾病經驗為題,透過親身演繹,將病症與表演的實時(real-time)時間疊合,將現實的「外來者」如遲到觀眾、外送員引入舞台。
現場囈語、舞蹈、物件、投影、鏡頭表演等技術環節皆呈現腳本結構的選擇、擅長、拿捏。涉及(劇場)創作觀演倫理並以精神病史為母題的系列型單人演出,在視聽覺設計參與的相乘下,觀看流暢,集結共作亦為作品注入輕盈透視的活力。
散場時候,黑暗中坐著的演員與一一離場的觀眾之間,展開的既是無盡的對望,也是無聲的對質。」
影像放映會錄影為首場演出內容 (華語發音、中文字幕)
影片時間約8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