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稻人出動,
頭戴竹斗笠,
手穿黑袖套,
在稻浪裡若隱若現,
緩緩前進,
揮動鐮刀,
割下稻梗
活動流程
- 適合三歲以上小孩報名參加。
- 活動場次:早上09:00~12:00;下午14:00~17:00
交通資訊
對應SDGs永續發展目標
【與自然共生系列課程】
暑假來宜蘭當一回割稻人
小農夫沿著稻子生長的足跡, 觸摸稻穗的生命力, 將每一粒都擁抱懷裡, 體驗農夫的滿足! |
![]() | 踩田 |
![]() | 割稻 |
![]() | 脫穀 |
![]() | 曬穀 |
![]() | 自然農法冠軍米田區座落深溝淨水廠出水口, 供應溪北二十萬人民生用水, 台灣最大水源涵養林, 採用粗坑溪的伏流水灌溉。 一年僅耕作一期稻作, 收割之後讓土地休生養息, 直到第二年再次插秧。 |
![]() | 割稻飯主人端上割稻飯, 趁著好天氣收割稻穀, 左鄰右舍情義相挺, 相互「伴工」, 艷陽高照, 每人一個大碗公大口吃飯, 直率而溫馨的場景, 連結起農村的人際網路。 |
![]() | 漂漂河赤腳泡進沁涼的溝渠解暑, 將所有的滿足轉化成豐盛的心情。 在無汙染的農田灌溉溝渠, 滿滿的魚蝦螺蜆等原生物種。 |
![]() | 孩子的冒險遊戲場搭建在落羽松上的小樹屋, |
關於|卡稻農
我們曾經是墾丁國家公園生態解說員,長期關注土地議題,移居宜蘭後,想當孩子跟土地的橋樑,因此一開始就選擇環境影響最小的友善耕作,以「自然農法復育生態棲地」,並規劃體驗式食農教育遊程。
我們的使命是改變這代人對待土地的方式,創造更有趣的體驗、更健康的食物、更友善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