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114年補助環境教育推展事項實施計畫
推展溫室氣體減量及氣候變遷調適環境教育宣導工作計畫書
一、計畫或活動名稱:落實環教永續力,推動淨零新生活計畫二、計畫活動宗旨或目標:
為共同承擔國際減碳責任,台北市於110年4月22日宣布邁向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標,為響應市政府今年度所訂定環境教育宣導主軸「推展溫室氣體減量及氣候變遷調適環境教育宣導工作」,並藉由低碳永續採購、綠色旅遊、永續營隊、研討會、工作坊、推廣綠運輸與電動運具、運用全民綠生活講師等方式,來落實友善永續力‚推動全民綠生活的永續發展,辦理與主題相關之具環境教育意涵之課程、講座、淨溪活動、實作體驗、成果展覽、永續營隊培訓及社區綠色旅遊規劃等環境教育推展,來提升並落實市民關於推展溫室氣體減量及氣候變遷調適等的環境教育觀念。
本會於111年便以「全循環零廢棄-共創社區永續生態圈」向環保局提出環境教育推展申請並獲補助,期待透過社區環保地圖建構、社區環保志工培力及市民環境教育倡議等方式‚來落實政府淨零碳排主張‚全案順利執行完畢並提出成果報告‚獲得很大迴響!(本案成果並於112年榮獲第9屆臺北市暨國家環境教育獎臺北市社區組優等殊榮!)遂於112年以「減廢再循環-共創社區淨零綠生活計畫」、 113年以「落實友善永續力‚推動全民綠生活計畫」提出申請以持續落實政府推動環境教育精神及價值‚並獲得補助也都順利執行完畢。
而今年選定的主題是『選擇綠行動』,計畫名稱為『落實環教永續力,推動淨零新生活計畫』,係希望能整合三年環教成果,並持續藉由環境教育倡議、低碳永續採購(鼓勵商家推出低碳綠建材或符合 ESG 產品)、綠色旅遊(社區微旅行)、永續營隊(淨溪減廢並建構永續生態系)、研討會(公民電廠推動)、工作坊 (減廢再循環運用)、推廣綠運輸與電動運具(搭配政策短程路線多使用 Ubike 代
步)、運用全民綠生活講師(開立各種減碳工作坊)等方式,來落實環教永續力,推動淨零新生活的發展。
三、辦理時間:自114年4月1日起至114年10月31日止。
四、辦理地點:台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二段12號 B1 (曬故事地方創生基地)
實作場域:台北市中正區廈門街144巷4號
五、指導單位: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主辦單位:臺北市中正區櫻花社區發展協會
協辦單位:台灣好夥伴志業股份有限公司、臺北市社區發展協會聯合總會台北永續影響力扶輪社、樂農生活志業股份有限公司
六、參加對象及預估人數:台北市民、預估參與人數100人/1000人次。。七、詳細計畫內容(含辦理方式、流程)
七、動態建構永續生態系體驗實作部分:我們將運用原先在廈門街144巷4號所建置之基礎設施,透過志工持續維護居住環境,並找來昆蟲及生態環境博士張惟哲透過開立相關課程營造環保議題,包含環境調查、組織培力、環境維護與管理、節能減碳、資源永續利用、環境保護與生態復育等。
八、課程時間表
7月26日 10:00-17:00(中午休息一小時)
課程內容:原生水域生態認知-魚類
1.介紹魚類的基礎生理特性與外部型態,釐清基礎觀念。
2.就魚類的生態例如攝食、活動、繁衍等進行詳細的介紹以及其在生態系中所扮演的角色。
3.後段介紹各種原生魚類以及其生存現況,並了解其所反映水域環境狀況,與因應方法。
建構魚類棲地體驗
藉由了解魚類生存條件,認識適合各種魚類的棲地環境,也可自己打造一方水中小天地,體驗原生生態魅力。
8月2日 10:00-17:00(中午休息一小時)
課程內容:原生濕地生態認知-兩棲與爬蟲類
1.介紹兩棲與爬蟲類的基礎生理特性與外部型態,釐清基礎觀念。
2.就兩棲與爬蟲類的生態例如攝食、活動、繁衍等進行詳細的介紹以及其在生態系中所扮演的角色。
3.介紹各種原生兩棲與爬蟲類以及其生存現況,並了解其所反映環境狀況,與因應方法。
建構兩棲與爬蟲類棲地體驗
藉由了解兩棲與爬蟲類生存條件,認識適合各種兩棲與爬蟲類的棲地環境,也可自己打造一方濕地生態小天地,體驗原生生態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