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活動電影藝文

看見土地與人的故事× 原鄉踏查紀錄片放映|7/19南門電影書院

26
0
2025.07.19 (Sat) 14:00 - 17:00 (GMT+8)加入行事曆

臺南市南門電影書院

線下活動

報名完成後出示 ACCUPASS App 中的票券即可快速入場。

實際入場相關規定以活動主辦方為主。

如何取票?
什麼影片能吸引評審的目光? 得獎影片有哪些共通的特質呢? 其實,你我身邊的小故事,就是一篇篇精彩好戲。 從原鄉出發,看見土地、社區與人的故事。 這個夏天,神腦文教基金會與臺南市南門電影書院攜手合作,邀請您一起走進第16屆原鄉踏查紀錄片的精彩畫面。
什麼影片能吸引評審的目光? 得獎影片有哪些共通的特質呢? 其實,你我身邊的小故事,就是一篇篇精彩好戲。 從原鄉出發,看見土地、社區與人的故事。 這個夏天,神腦文教基金會與臺南市南門電影書院攜手合作,邀請您一起走進第16屆原鄉踏查紀錄片的精彩畫面。

線下活動

報名完成後出示 ACCUPASS App 中的票券即可快速入場。

實際入場相關規定以活動主辦方為主。

如何取票?
活動簡介

13:30-14:00  報到入場

14:00 《場次一》開始放映

15:30-15:40  報到入場

15:40 《場次二》開始放映

  • 每人限取一張票
  • 提醒您,若勾取超過一張票,將無法通過審核
  • 必須收到【報名成功通知】始報名成功

精選四部動人作品介紹:

場次一

《看見聲音》導演 呂碧鳳、許慧英

從主人翁-梁昀婕自述開始,認識她在學校擔任文書,管理圖書館推動閱讀教育的過程,獲得同事的支持與長官的認同。接著敘述自己聽力障礙的歷程,生活中面對困境的心情點滴,在家人與朋友的陪伴中如何因應與調適。對我們而言,聽起來很簡單,對聾人卻是不易的,有人使用手語,有人使用口語,有人使用筆談,而他們的共同點就是都需要看見聲音。

《在內埔,那儀年》|導演 張偉翰

位於偏鄉的內埔農工有一群鍾情於儀隊訓練的孩子,他們先天條件並不如人,但為了掙脫乏味日常,以及幾近世襲的社會型態,他們刻苦訓練、尋求表演和比賽的機會。

當看見外面的世界,讓他們對現狀產生新的感觸,期待自己能活出不一樣的人生,發光發熱,並讓外面的世界看見這塊孕育他們的土地-屏東內埔。

場次二

《心中的家》|導演 楊宸硯、楊忻瑀、莊旻泓、王大澤

你心中的家是什麼樣子?影片由小學生旻泓的視角出發,他喜歡和父親一起種樹,享受著與家人單純的快樂,但隨著環境的巨大變化,旻泓感受到難過與失落。

可是困難打散不了一家人的感情及他們對家園的守護與希望。影片透過對家園的描繪和真摯的旁白,提醒人們重新審視人與大地的連結,並思考如何在所處環境中保護我們心中的家。
 

《我們的山夏生活》|導演 黃柏恩、林愷哲

柏恩家從爺爺開始在梨山經營榮信果園,小時候柏恩把果園當作遊戲場,對果園每一個角落都暸若指掌,甚至還能夠在開放遊客採果時擔任導覽解說員,在六年級畢業的這個暑假,他邀請了同學愷哲一起上山,在童年最後一個暑假跟著爸爸到處玩,也幫忙爸爸的工作,直到凱米颱風.......

特別邀請|與談人 蔡德宏 博士生(臺藝大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
兩場映後座談,陪你從影像延伸出更深的思考與交流。

誠摯邀請您,在古城午後,一起看見土地的記憶與年輕創作者的眼光👣


2025 神腦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

總獎金 𝟏𝟓𝟕 萬元

  • 最大獎【環境踏查特別獎】獎金 𝟑𝟎 萬
  • 新增大專學生組,學生組首獎 𝟏𝟎 萬元

徵件「觸動你的台灣在地故事」

  • 片長:5~30分鐘
  • 分組:社會組、學生組 ( 小學 / 中學 / 大專 )

報名詳情>>

 

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鼓勵創作者走入現場,以影像記錄地方經驗、社會觀察與真實情感。我們相信,影像不只是觀看世界的方式,更是一種重建理解與關係的媒介——透過「踏查」,重新連結人與土地、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2025年,我們推出系列特映活動,邀請影像創作者與社會大眾齊聚一堂,觀摩、對話與交流。這不只是放映,更是一個打開創作思維的場域——創作者可以近距離聆聽導演的創作經驗,也邀請更多觀眾透過紀錄片,看見台灣多元、複雜而真實的面貌。

本次臺南場選映《歷屆得獎影片》,正是回應原鄉踏查的核心精神——從現場出發,透過影像貼近社會與人的生活,原鄉踏查關注的,從來不只是影像的技術,而是創作者如何看見、如何靠近,並用影像說出那些值得被理解、值得被看見的故事。

2025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  徵件中,總獎金157萬  至 8/29 截止>>

avatar

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

看見土地與人的故事× 原鄉踏查紀錄片放映|7/19南門電影書院

2025.07.19 (Sat) 14:00 - 17:00 (GMT+8)

活動地圖

台灣台南市南門路38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