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想過──
一份「透明度報告」對企業到底有什麼影響?
我們每天操作的用戶資料,真的取得合法授權了嗎?
當內容被濫用或個資被舉報,我們該負什麼責任?
本次講座由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指導、與開放文化基金會聯合舉辦,邀請兩位長期深耕平台治理與人權議題的講者,從「平台透明度報告」至「個資保護實務」兩大面向,深入解析數位環境中的資訊風險與實務應對。
✨現場提供美味餐點、精美禮品與抽獎活動,誠摯邀請各位從業人員在學習與交流中,一起強化專業與責任意識。
活動資訊
時間:7/18(五)10:00–13:00
地點:政大公企中心9樓A937CB會議室(106台灣台北市大安區金華街187號)
適合對象
- 影音、圖文內容創作者
- 網路新聞媒體記者及編輯
- 數位行銷/社群經營人員
- 平台營運/系統管理人員
- 工程開發/資訊技術人員
- 資料分析/產品管理人員
講座介紹
▋第一講|企業發展不可忽視的「透明度報告」完整剖析
本議題將帶你掌握「透明度報告」的運作邏輯與實務價值,了解企業該如何透過資訊揭露回應用戶與社會期待。從台灣現況到國際趨勢,深入剖析使用者生成內容(User-Generated Content)管理行為透明化的關鍵議題,協助企業實踐社會責任並提升品牌公信力。
主講人 湯家碩|開放文化基金會研究經理
長期關注數位人權、隱私保護、網路治理與平台責任等議題。曾主導撰寫《數位人權在台灣:企業責信報告》,系統性分析國內企業在資訊公開、政府資料調用、用戶通知與言論審查等方面的透明度表現。其擅長從政策、實務與國際趨勢角度,剖析企業如何透過透明度報告建立信任、回應用戶權益與社會期待,是推動企業資訊公開與數位責任制度化的重要倡議者。
▋第二講|網路使用與個人資料權益保護
本議題將帶你從公民視角出發,認識日常網路使用背後的個資風險,深入解析數位身分、平台調用資料等關鍵議題。透過政策實例與制度觀察,協助數位從業者強化資料敏感度,掌握個資保護的底線與原則,在資訊開放與用戶權益間找到平衡,打造更負責的數位環境。
主講人 周冠汝|台灣人權促進會副秘書長
長期關注數位人權、隱私保護與資訊自由等議題,具備豐富的政策倡議與公共溝通經驗。致力於推動個資保護制度改革,曾參與數位身分證隱私、政府資訊公開與平台資料調用等公共議題討論,並代表台權會出席國內外數位治理論壇。其擅長以公民視角解析網路使用下的個人資料風險與制度挑戰,倡議兼顧資訊開放與使用者權益,是推動數位公民社會發展的重要實務推手。
活動流程
|活動注意事項|
- 報名成功將於活動前發送入場憑證至您留下的電子信箱,屆時請出示憑證入場。
- 本活動禁止寵物入場(導盲犬除外)。
- 活動詳情請依Facebook官方粉絲專頁公告為準。
- 主辦單位保有最終修改、變更、活動解釋及取消本活動之權利,若有相關異動將會公告於Facebook官方粉絲專頁,恕不另行個別通知。
- 珍惜活動資源,報名未出席者,將影響未來參與本計畫線上/下活動權利。
|個人資料保護告知暨同意事項|
- 蒐集目的、個人資料類別、利用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為舉辦本活動、後續宣傳、報導等相關事宜,本單位將於上開蒐集目的,在完成上開蒐集目的之必要地區內,以達成上開蒐集目的之必要方式蒐集、處理或利用您參加上開活動之照片及動態影像、填載於報名上開活動時所提供之其他個人資料。在上開蒐集目的範圍內,本單位可能會將您全部或部分個人資料提供予本單位委外服務廠商或一般大眾媒體。
- 個資權利行使事項
您可透過本單位客服信箱(pr@medialiteracy.tw)行使下列權利,除個資法另有規定外,本公司將不會拒絕:(1)查詢或請求閱覽 (2)請求製給複製本 (3)請求補充或更正 (4)請求停止蒐集、處理或利用 (5)請求刪除 (6)拒絕接受行銷。
|肖像權使用同意事項|
- 您同意以不限地區、無償之方式授權本公司拍攝、修飾、使用、公開展示您本人之肖像(包含照片及動態影像),由本單位以任何形式使用於「114年度民眾網路素養培力及從業人員教育訓練」之後續宣傳、報導之用。
- 您同意上開著作(內含上開授權之肖像),本單位就該攝影著作享有完整之著作權。
當您報名《你不能忽略的數位責任》從業人員培訓講座時,代表您已閱畢並且同意上開「活動注意事項」、「個人資料保護告知暨同意事項」及「肖像權使用同意事項」。
|活動聯繫|
林彥伶
電話:02-7709-8819#103
Email: ann.lin@rwmc.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