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各位報名者記得填入gmail帳號,以利補課連結授權 *
* 本課程將不開立發票。「現場票」六週中只會提供「乙次」線上補課機會 *
卡西勒的《人論》可說是對康德「人是甚麼」的回應。
若依循康德式批判哲學的處理方式,該問題又可以分解為兩個問題,一是「人如何可能」,二是「人的自我認識如何可能」,前者涉及到人的先驗的與種種經驗的表現形式,後者涉及到這些表現能力的先天條件。對卡西勒而言,前者必然是一種文化哲學,因為它考察的範圍有必要涵蓋人類活動當中那些最重要的畛域跟成就,它們最佳示範了人的可能性;關於後者,卡西勒則不滿足於康德關於人類心靈機能分析的主體哲學模式,進而提出以符號形式為核心的哲學。
因此,人是甚麼的問題有待於文化哲學與符號形式哲學雙重展開方能得到充分的回答。也唯有如此,我們方能既肯定並描述人類經驗的多樣跟豐富,又找到並完善一種統合性的理論。《人論》就是這樣雙重展開的,此書的上篇〈人是甚麼〉先逐步引出一般性的認識論基礎,下篇〈人與文化〉再分別考察神話、宗教、語言、藝術、歷史、科學等特殊領域。
《人論》是卡西勒哲學體系的濃縮版,雖然思想密度很高,但行文卻格外深入淺出,所引用的研究事例也生動有趣,其思路習慣是先對前人諸家理論作出精彩的回顧與商榷,再從中引出更深層次的問題與回應,字裡行間充分展現了歐洲哲人全方位的學養。
因此,閱讀《人論》一方面可以學習到嚴謹、細緻的哲學方法,另一方面又可以熟悉關於人類的幾個重大主題,如獲一把通向多門的鑰匙。
第一週|第一章:人類自我認識的危機/第二章:符號—人的本性之提示
第二週|第三章:從動物的反應到人的應對/第四章:人類的空間與時間世界
第三週|第五章:事實與理想/第六章:以人類文化為依據的人的定義
第四週|第七章:神話與宗教/第八章:語言
第五週|第九章:藝術/第十章 歷史
第六週|第十一章:科學/第十二章:總結與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