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北市生音藝術節系列活動
透視音像Perspectives audio visual art
-光譜之內 Spectrum Within-
聲音的形狀,在光與音的頻譜之間逐漸顯形。
來自不同領域的創作者,跨越器樂、聲響設計與視覺藝術,
在當天交織出屬於當下的聲音與影像。
萬聲皆音樂,從生活中傾聽與創造,拓展我們對世界與自身的感知。
走進由節奏、畫面與共鳴編織的空間,重組你的聽覺與視覺經驗。
【 演出資訊 】
演出日期|2025/ 8/17 SUN.
演出時間| 14:00 -18:00
✦上半場14:00 -15:30
✦下半場16:00 -18:00
演出地點|新北市藝文中心 【演藝廳】(新北市板橋區莊敬路62號)
【 售票資訊 】
-預售票-
|單場 |上半場 or下半場 $ 650
|套票組|上半場& 下半場 $ 1200
-當日票-
|單場 |上半場 or下半場 $ 800
|套票組|上半場& 下半場 $ 1500
【 交通資訊 】
➤捷運/MRT
捷運江子翠站| 3號出口出站
沿文化路二段步行約4分鐘→左轉文化路二段182巷步行約3分鐘
捷運新埔站| 4號出口出站
沿文化路一段188巷步行約4分鐘→左轉莊敬路步行約4分鐘
➤公車
站牌|新北市議會、江翠國中
路線|藍17、藍33、245、264、310、656、657、701、793
【 聯繫方式 】
➤聯繫窗口|Tapas H.
→0977553551/pinsbkan@gmail.com
➤票務窗口|張小姐
→0989362520/shuwsuechang@gmail.com
➤官網 IG | 透視藝術 追蹤起來!Follow Us 收到第一手消息 😍😍
【 藝術家簡介 】
韓佳倢 CHIA CHIEH HAN / LICA
LICA / Alica Han 是來自台北的實驗聲響表演者與組織協力者,電子音樂、噪音與跨領域表演藝術。她的創作聚焦於人聲技巧、No-input 無輸入噪音、田野錄音,並探索個人與集體事件之間的情緒共鳴與聲音敘事。 表演風格融合即興與設計性的聲響編排,經常與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合作,並透過 DIY 精神推動極端音樂與聲音實驗場景。於 2020 年 實施 No-input 無輸入噪音,並在台北實驗音樂廠牌 Karma Detonation Tapes 發行個人作品 《reverse》。 目前,除了與印尼藝術家 Rama Saputra 共同發展跨國樂團 Sundialll,近期也以make it noise為社群名義策劃活動與組織實驗音樂類等相關演出,促進交流與合作。
張幼欣 SAYUN CHANG
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擊樂組和美國哈特福大學哈特音樂院碩士班。熱衷於現代音樂、世界音樂、自由即興與各類跨領域的合作,也致力於偏鄉學校的藝術推廣。 曾參與海內外的藝術節,包括Mostly Mozart Festival、Festival de Musique Actuelle de Victoriavill、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Arts and Ideas、Nublu Jazz Festival、Make Music New York、JoengJu International Sori Festival、台南藝術節、新北市國際鼓藝節、世界音樂節@台灣、台北兒童藝術節、台灣客家音樂節、再壹波藝術節、台北藝術節、台灣國際藝術節等。 深信音樂能連結人群、帶來正向改變的她,2017、2022年受邀美國國務院贊助的OneBeat國際音樂交流計畫。2024年共同策劃OneBeatTaiwan,於花蓮縣豐濱鄉展開兩週的駐村創作、社區互動教學和對外展演。她也試圖透過創作,傳達族群與文化的關係, 近年創作包括:劉玗「假使敘述是ㄧ場洪水」(2020); 兒路創作藝術工寮「遊林驚夢:巧遇Hagay」(2022-25); 聲音裝置「探橋」(浪漫臺三線,2023);聲音裝置「徑」(新北市美術館「體育課」,2024)。
kerkeramber
專注於聲音與影像的結構實驗,作品涵蓋影像導演、動態設 計與即時音像創作。擅長透過抽象圖像與節奏邏輯建構沉浸感官場域,探索聲音如何介入視覺、干擾敘事結構。 近年創作關注生成技術與敘事結合,持續進行以 AI 視覺生成、互動與動態編排為核心的實驗計畫,思考科技如何成為情緒的介質。擔任電子音樂人 FTK 概念專輯《五毒 5ENOM》之主視覺導演與全數 Lyric Video 製作,將聲響、與意象轉化為節奏驅動的視覺結構。
鄧莉莎 Lisa Teng / Lisa
吉他手與聲音創作者,作品融合實驗電子與器樂即興,擅以吉他與科技交織音場,在混沌與秩序之間,探測聲音的語言與身體的回聲。創作媒材包含 Max/MSP、模組化合成器、電腦音樂與聲音視覺化,橫跨聲音藝術、劇場、自由即興與生成藝術等領域。以不確定性與當下感知為動能,探索聲響如何回應內在狀態與環境變化,在聲音與空間的流動中,建構出生猛而敘事性的聲音語言。
陳宜彣 I-Wen Chen / 蹦蹦
低音管演奏者,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及德國漢堡音樂院、卡斯魯爾音樂院、巴塞爾音樂院。活躍於古典與室內樂領域,曾與斯圖加特巴赫樂團、Neues Orchester Basel合作,長期推動台灣木管室內樂,2014年創立「幾個人室內樂團」並巡演各地。曾於德國參與當代室內樂演出,並與友人創作低音管與合成器作品,於台中、臺大等地發表。持續探索低音管的可能性。
陳昱伶 Mia Chen
音像與新媒體藝術家,創作關注虛實交錯與人際互動,擅長運用多種媒材與科技,發展跨領域表演形式。作品涵蓋互動投影、擴增實境結合實體裝置、生物藝術、食物設計、穿戴裝置表演等多元形式,並將「豆花」作為創作素材與文化意象,轉化為新媒體表演語彙,探索藝術與日常生活之間的幽微連結。
張晏慈 YEN TZU CHANG
臺灣新媒體藝術家/導演/聲音藝術家,她的創作結合藝術、程式和多樣媒體技術。作品曾在許多國際會議和藝術/音樂節中展覽與演出,其中執導的新媒體舞蹈劇場作品《幻象複本2.0》為2023年林茲國際電子藝術節中的開幕首演,過去作品曾於 roBOt 08 Festival、Linux Audio Conference、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ectronic Arts、倫敦數位設計週 Digital Design Weekend in London,以及Most Wanted: Music in Berlin等等場和展演。近年,受國內外單位的肯定,並獲選為進駐藝術家,包括巴賽隆納Hangar昂格藝術村、澳洲伯斯The Perth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s - PICA,以及Arts@ITRI藝術家進駐工研院等知名機構。
黃雅農 YA NUNG HUANG
跨域藝術家與⾳樂家,演奏嗩吶及多種傳統管簧樂器。 畢業於臺灣⼤學社會⼯作學系,具備敏銳的社會觀察⼒,創作關注「空間中的 ⾝體經驗」、「⽇常再發現」與「碎片採集」,擅長打破既有框架,融合影 像、聲⾳、物件與肢體的劇場即興形式,將傳統⾳樂轉化為當代語彙。作品聚 焦⽂化共融與⼈權議題,並實踐藝術介入社區的可能性。2024年啟動⽥野計畫 《思索來時路,嗩以絲路》(The Way Back),跨越地理與時間軸線,追尋 嗩吶的源流。未來數⼗年,將持續沿著絲綢之路與雙簧樂器的演變軌跡,深入 各地城市與區域,展開與不同⺠族的對話與交流。
林雅暄 YaHsuan Lin
目前就讀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碩士班,作品聚焦於AI生成技術與互動媒體的創新應用,透過實驗性的方法探索數位時代的視覺可能,主要關注AI技術如何重塑我們感知與理解世界的方式,並透過動態影像裝置展現技術與藝術的對話。我持續在AI生成藝術領域進行創作,試圖捕捉數位時代中人機互動的複雜面向。 2025年,參加「波未央臺灣x西班牙國際動態媒體藝術展」、「數據潮汐-新媒體藝術展」、「渦流象限-國際動態媒體藝術展」,並於「透視:音像展演」中進行現場表演。 2024年,參與「場所記憶:音像展演」,並於「GO NEXT DIGITAL 擬世大人物-數位科技解決方案競賽」獲得佳作及特別獎。
TAPAS HUMI
「透視音像藝術」創辦人,主力推動音像藝術的策展與活動。其策劃活動橫跨台北、上海,致力於促進聲音、影像與科技交織的藝術交流平台。同時積極推廣 TouchDesigner 於數位藝術與展演中的創作應用,透過舉辦活動、講座與展演,促進台灣創作者與國際新媒體藝術社群的對話。實踐橫跨創作、教育與文化策劃,關注藝術與科技的融合,並持續探索音像藝術在當代表演中的可能性。
weiii
自2020年開始,張永薇從視覺藝術跨入聲音藝術,以weiii為化名,透過個人創作與活動策展來實踐思想探索至今。除了專注於 Hybrid 模組合成器系統,也擅長結合田野錄音,揭示聲音的生成過程。聲音演出足跡涵蓋台灣與日本,將多元媒材融入於展演中。作品深受Jacques Lacan與Cybernetics哲學的影像,喜歡在系統內與系統外設置好反饋路徑後,以即興的形式與環境或他人展開各種形式的對話,並以此為核心社群媒體上分享具有啟發價值的內容。
王品心 Miss DJ Bear Beat
以鋼琴為音樂思考核心,關注旋律、樂句與聲響的平衡。在原聲樂器與模組合成器之間穿梭,找尋音樂與聲響的融合與邊界探索。創作時以極簡音樂風格與電子聲響的紋理交織出聲音場域,讓音樂說話,也讓空間有形。 現居高雄,參與多項跨領域演出,擁有豐富的即興與合作經驗。作品常在溫潤與冰冷、秩序與混沌之間游移,透過音樂與聲響的設計,勾勒出一種可被感知、卻難以定義的聲音敘事。
So噪
廖海廷 n0153m
現居台北,噪音印製發起人、音樂 / 聲音工作者。
從擊樂手身份出發的創作者,專注於跨域的聲響呈現。 自澳洲昆士蘭省音樂院畢業後前往義大利 Fabrica 駐村,開始結合現代音樂及表演藝術的創作。 隨後前往法國,以「評審一致通過第一獎」取得法國國立巴黎高等音樂院(CNSMDP)文憑。 以詮釋現代音樂作品為中心,沿著當代音樂發展的脈絡,延伸至對聲音的熱愛。 近年專注於模組合成器、自然聲音取樣及原聲樂器的融合,透過劇場式聲響演出、專輯製作、現場聲音表演和跨域合作來實踐創作理念、探索各種發聲可能和聆聽的多樣性。
So噪
呂菱瑄 Sophie Lu
音樂製作人、聲音藝術家。除了從事影像配樂工作外,亦能在各大藝術節中看見她的蹤影。 2022年發行首張EP 「奶汁」,榮獲金音獎最佳電子歌曲,以大量類比合成器創作現代電子風格,專輯曲目扣緊「生命」主題,藉音樂紀錄「母親」這美麗而奇幻的使命,向生命以及女性的堅毅告白。 2023年,以Disney+戲劇「台灣犯罪故事」榮獲金鐘獎最佳戲劇配樂,將合成器聲響結合各種中西元素,配樂緊跟角色心境,讓犯罪暴力與人情之間,工業感的冷冽配樂中,又多了一層溫暖。 2025年,擔任大阪萬國博覽會台灣館 Tech World 主場館音樂設計,負責整體聲音風格與音樂製作。 目前全心致力於創作,並擔任臺北藝術大學音樂與影像跨域學士學位學程兼任講師。
【 節目表 】
主辦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策展團隊|噪音印製工作室
演出單位| Perspective透視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