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中部大學邀請,手作樂器卡林巴琴(拇指琴)
解說如何製作樂器,樂器的特性與音律的調整
製作步驟
第一步:準備工作
第二步:製作卡林巴琴的木制底座
第三步:製作音梁和鋼片
第四步:安裝鋼片
第五步:調整鋼片以獲得正確的音調
第六步:測試和調整
DIY拇指琴
我們把所有會用到的材料擺好。
怕鎖的不夠緊,老師會幫忙。
利用導具及調音槌將將琴鍵敲到上木枕。
琴鍵敲到上木枕後就可以拉出導具。
利用調音槌繼續調整琴鍵的位置。
終於組裝完成了。
新型態的DIY樂器製作,完成後可延續樂器的學習,過程有趣充滿成就感
卡林巴琴(Kalimba)是一種傳統的非洲音樂樂器,也被稱為指揮琴、拇指鋼琴或者手指琴。它的結構相對簡單,但產生的聲音卻非常獨特。以下是卡林巴琴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
結構:
音板:卡林巴琴通常由一個共振箱和由金屬條構成的音板組成。音板上的金屬條長度不同,而且它們的頂端通常裝有用來調節音高的螺絲。
共振箱:在現代卡林巴琴中,共振箱通常由木材或塑料製成,用來增強音色的共鳴效果。
金屬條:卡林巴琴上的金屬條是這個樂器的發聲部分。金屬條的長度不同決定了它們的音高。
聲音孔:一些卡林巴琴會在共振箱上設計有小孔,用來增加共鳴效果和調節音色。
工作原理:
振動產生聲音:當演奏者用拇指或手指敲擊金屬條時,金屬條就會開始振動。這些振動通過金屬條和共振箱傳播,產生聲音。
音高調節:每個金屬條的長度決定了它的音高。調節螺絲的緊密程度可以改變金屬條的長度,從而改變音高。
共振增強:共振箱的存在增強了琴音的聲音,使其更加豐富和持久。
演奏技巧:演奏者可以透過不同的敲擊位置和力度來產生不同的音色和音響效果。這種靈活性使得卡林巴琴成為一種非常具有表現力的樂器。
總體而言,卡林巴琴的工作原理是基於金屬條的振動和共振箱的共鳴效應,通過演奏者的技巧來產生豐富的音樂效果。
【體驗時間】
日期:6/21 6/28 7/5 7/12 7/19 7/26(週六)
時間:14:00-15:30
【收費方式】
➡️ $1500/人(含材料+場地清潔費)
【上課地點】
地址:台中市西屯區上明一街47號
✨注意事項:
1.適合6歲以上(小小孩需家長陪同)
2.有事不能前來上課,須請假!
3.每人製作時間不同,結束時間可能會提早或延後
參加學員相關資料及錄影、相片將妥善保存,僅用於主辦單位相關活動宣傳使用。
主辦單位保有本活動辦法、內容及注意事項修改之權利,並有權決定取消、終止、修改或暫停本活動,並保有最終釋義權。
報名人數會影響手作時間,但都會完成作品,時間會是1小時到1.5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