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CAM工作坊,迎向聲響新創的途徑。
「IRCAM工作坊」是法國IRCAM與C-LAB臺灣聲響實驗室合作的教育計畫,在數個月時間裡,經過二階段徵選而入選的學員,必須參與法國IRCAM電腦音樂設計教師的定期線上課程、臺灣聲響實驗室規畫的專題理論與實作課程,然後進入創作歷程,期間和臺、法教師一對一往返討論修整作品,在非常有限的時間內實踐創意發想,在成果發表會上呈現。
2025 IRCAM工作坊成果發表會於7月5日(六)在C-LAB臺灣聲響實驗室立體聲場舉行,共有10位創作者發表作品。
上半場
王玟晴《局部 The Partials》
謝青晏《-phobia》
章克澍 《淼淼 Beneath the waters, all things sing》
黃宇謙 《還沒 Not Yet》
李維林 《山腸 Bergdärme》
-------------------
下半場
廖子堂 《自蝕 Self-fishing》
梁嘉騏 《乓 The Pong》
方仁宇 《生命之河 The River of Life》
何書賢 《沉 Sinking petals beneath the waves》
王莉潔 《當星球長腳跑走了 The Legged Planet Ran Away》
這場成果發表會中,有表達意念的純電聲作品、有搭配影像呈現、也有透過電聲與器樂混合來描繪議題、想法的作品。
成果發表會是作品生命的起點,初始綻放的時刻。歡迎大家一同來參與作品們欣欣向榮的瞬間!
※「2025 IRCAM工作坊成果發表會」活動資訊 ※
日期:2025/7/5(六)
時間:17:00 開始 (會後將舉辦30分鐘演後座談)
會後與談人: 蕭永陞教授
地點:臺灣聲響實驗室—立體聲場
參加方式:免費,ACCUPASS索票參加。2025/7/4(五)中午12點,索完截止。
入場時間:演出開始前30分鐘,開放驗票入場。遲到觀眾請依工作人員指示入場。
活動聯絡人:沈小姐,shen@clab.org.tw。如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詢問。
活動入場須知:
1. 為維護公共健康,若您有呼吸道不適等症狀(例如咳嗽),請自行戴上口罩入場。
2. 場內全面禁止飲食。
3. 請珍惜場內物品,若有損壞照價賠償。
4. 主辦單位保留修改、終止、變更活動內容時間與細節之權利。
主辦單位: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
執行單位:C-LAB臺灣聲響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