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現代化:重視傳承的水墨,如何進行現代化?
「藝術追求創新」,在不同的社會變遷下,藝術家致力尋求突破。上一個新紀元初,向來被認為重視門派和傳統的水墨,又如何回應時代的要求和迎接全新的衝擊?
二十世紀的每一場美術變革幾乎都與水墨有關,往往形成了「新與舊」、「跨文化」、「東西文化」的對立和競逐。徐悲鴻將西方的素描、解剖學引入水墨中,革新整個美術教育及國畫;潘天壽引入幾何化的怪奇佈局和造型,但堅持傳統運筆;林風眠用野獸派方式畫墨彩;嶺南派習東洋繪畫的氣氛和素描寫生,為的是「以西潤中」等,都期盼以美育回應文化的革新。
到了上個世紀中期,水墨甚至追求與西方抽象表現主義、觀念藝術和裝置藝術結合,引發各界更多的討論和反思。你又如何待看這些藝術家的努力呢?
2025年7/18、8/15、9/5、10/31,(五)下午2~4點,歡迎大家跟著劉瑩老師一起探尋水墨畫的演進!
➠➠ 我要立即線上報名
日期 | 講 題 |
4/18 (五)14:00 | 取道歐洲:徐悲鴻、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潘玉良 20世界初,在西方藝術思潮的衝擊下、近代中國藝術革新運動中,培育了一大批思想進步、銳意創新的社會精英。滿懷期望借助學習外國的現代思想,以文藝推動、引領群眾和文化步向「科學」和「自由」,響應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張,培養高尚的情操,並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留法藝術家當中包括:第一代徐悲鴻、常玉、潘玉良、林風眠等,及第二代的冠中、趙無極、朱德群等。本堂課將透過欣賞這些藝術家的作品,來探討他們對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影響。 |
8/15 (五)14:00 | 堅守傳統:吳昌碩、黃賓虹、潘天壽、齊白石、張大千 留洋歸來的藝術家普遍承襲西方自文藝復興以來寫實的繪畫傳統,一腔熱誠地把所學傳遞給國內的美術學生,往往忽略了西方美術體系和傳統中國繪畫體系之間的差異,引發重視傳統筆墨審美的藝術家批評和反思。課堂希望通過欣賞清末以來堅守傳統水墨筆法的藝術家作品,了解他們與當時歐洲回來的藝術家,在思想和藝術實踐上的異同。通過比對,更清楚中、西審美的差異和藝術家創新精神的類同。 |
9/05 (五)14:00 | 學習日本:嶺南畫派,如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等。 嶺南畫派為中國傳統國畫中的革命派,以創新為宗旨,以「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為畫派的整體創作精神,揉合日本的繪畫,創作出既有中國筆墨,又有明亮色彩和淋漓暈染的風格,影響深遠。當中包括嶺南三傑: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及他們的學生趙少昂、黎雄才、關山月、楊善深、歐豪年等,影響遍及整個華人水墨圈。 |
10/31 (五)14:00 | 爭議事件及往後的藝術影響 上世紀初為了改革傳統繪畫,除了借道法國和日本外,還包括蘇聯列賓美院。他們的作品又有什么不同呢?而藝術家們吸收到不同的外國養分後,又如何轉化和融合成為真正有助推動本土的藝術發展呢?由於中、西審美的差異,藝術家們必須學習協商,然而又是否那麼容易呢?課堂將運用案例作為探討,期望學員思考水墨的可能發展。 |
❣️課程說明❣️
1.無論選擇現場或是遠端上課,所有課程皆可以課後在雲端教室觀看錄製好的課程影片。因此講座結束後,仍可以報名遠端上課
2.報名遠端課程者,新月會在課前寄送一封同步上課連結至您報名的email信箱(同步上課採用google meet系統)
3.課程結束之後,新月會透過google classroom系統,寄送一封【雲端教室邀請信】至您報名的email信箱。當天課程的錄影檔案,就放在雲端教室內。
❣️課後如何在新月的雲端教室觀看課程影片❣️
按下信件內容中的「加入」按鈕,再依google系統指示操作,即可進入新月的雲端教室,課程影片就放在教室裡的「課堂作業」中。
*請注意,教育帳號(例如: @***.edu.tw )、您的公司帳號,都無法連進google classroom雲端教室。若您報名時使用的是教育帳號、公司帳號,或您的e-mail無法正常收信,都請回信提供個人的e-mail帳號給新月,重新寄發邀請信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