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夏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影像,感受海洋、島嶼與文化記憶帶來的感動。
🌊在遙遠的海上航路,南島語民族以星辰為引、洋流為路,將文化的種子撒落島嶼之間。今年,我們以「擁抱與共饗」為題,透過影像,講述遷徙、語言、土地與認同的故事。
📽️ 精選 9 部來自台灣、馬來西亞及紐西蘭的紀錄片與動畫片,帶你看見南島文化的多元樣貌,從土地記憶到跨文化對話——每部作品都是一次文化的靠近。
🎤 映後座談 × 創作者對談 × 部落放映會,影展不只在銀幕上發生,更在你與臺上創作者、身旁觀眾的交流對話中延續。
🌿 【2025臺東國際南島影展】在「臺東就藝會」,以影像為舟,在島與島、心與心之間流動與綻放,邀請你走進南島影像的世界。
一起聽見浪的呢喃🌊、風的呼喚🍃,
在故事中相遇📖,在文化中共饗🍽️,
擁抱這片土地最真摯的溫柔與回聲💫。
☼參加活動即可領取「限量」的戳章紀念票券;追蹤粉絲專頁最新消息,就有機會獲得精美海報、限量提袋等精美好禮唷~快來搶票吧!☾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IAFF2023
※紀念票券及好禮取完為止,有興趣的朋友記得提前到現場領取哦~
活動場次表
放映地點
![]() | |
臺東就藝會 Just arts House | 8/30 部落放映場-莿桐部落聚會所 臺東縣卑南鄉10 鄰 富山80 號 |
🎬9 部南島故事,9 場文化的相遇,找到你最想聽見的那個故事🎧
【第一場】7月20日 (日)|13:30-15:45《跳島的人》
臺東就藝會-小劇場
導演:張修誠
與談人:
製作人 胡財源
影片主角 施雄偉
為什麼「回家」,要橫跨八千公里?
對排灣族的施雄偉(Celalaq Kavulungan)來說,家的方向是一條必須穿越海洋與歲月的長路。
離鄉三十年,他沒有忘記祖先的叮嚀,也沒有忘記自己名字的來源。一塊一塊買回家族土地、建立南島文化園區,他種下的不只是樹,而是文化的根。
這是一段返鄉的旅程,也是一生對「我是誰、我從哪裡來」的回應。
🌊當海浪輕拍岸邊,我們是否也聽見了那句遙遠又熟悉的呼喚——「回家」。
【第二場】7月26日 (六)|13:30-15:00《吉娃斯愛科學系列動畫》
臺東就藝會─小劇場
導演:高逸峰
與談人:傅麗玉 教授 (清華大學原住民族科學發展中心主任)
🌱 如果從小學習科學的方式,是觀察風、看星星、聽長輩說故事,會是什麼模樣?
在飛鼠部落裡,泰雅族女孩吉娃斯用族語認識自然、用生活理解世界。
學習不只在書本裡,而是在山林、祖靈和日常之中發生。
這部動畫溫柔又有力,讓知識不再只是書本上的名詞,而是藏在生活、語言和山林裡的智慧,讓我們和吉娃斯一起出發,在故事裡找回學習的樂趣,也重新認識自己與土地的連結吧!✨
精選片單:
🔥《爸爸冒煙啦》講地殼變動與地震
☁️《開心看雲去》說莢狀雲和氣候
🏡《智慧地下屋》分享祖先如何用鵝卵石打造涼爽好住的家
🦌《哩咕烙和朱麥》帶你認識人與動物的共存智慧
【第三場】8月3日 (日)|13:30-15:00《Che’lu》
臺東就藝會─小劇場
【第九場】8月30日 (六)|19:30-21:00《Che’lu》
莿桐部落放映會─莿桐部落聚會所
導演:張也海.夏曼
與談人:張也海.夏曼
如果有一天,你忘了怎麼航海,還記得怎麼回家嗎?
在關島,查莫洛人逐漸失去語言與山林的記憶;
在蘭嶼,達悟族人也努力抓住文化流失的邊緣。
兩個南島民族再次啟航,穿越太平洋,只為找回屬於自己的故事。
一場用航路連結記憶的動人旅程,跨越海洋,他們成為彼此最懂的家人。
【第四場】8月9日 (六)|13:30-15:30《mutralun・與山》
臺東就藝會─小劇場
導演:Uki Bauki潘昱帆
與談人:
導演 Uki Bauki 潘昱帆
卡大地布青年會會長 楊展
卡大地布青年會副會長 盧冠宇
影片主角 高詩捷
🌿 走進山裡,是誰教我們該怎麼走?
對卡大地布的卑南族人來說,「走山」不是隨便的,是走進祖靈的土地。
男孩們從九歲開始學習,怎麼跟山林說話、怎麼傾聽萬物的聲音。
這不是傳統印象裡的獵人故事,而是一群孩子學會溫柔守護土地的旅程。
一起走進山裡,重新認識「成長」是什麼模樣。
【第五場】8月17日 (日)|13:30-16:00《島上》
臺東就藝會─小劇場
導演:曹文傑、林琬玉
與談人:曹文傑、林琬玉
🌊 當語言不再說、歌聲不再唱,還能怎麼記得我們是誰?
在蘭嶼,年輕一代漸漸遠離芋頭田與拼板舟,祖先留下的生活智慧,正一點一滴從日常中流失。
這是一封寫給家鄉的長信,也是幾位島上青年坦率述說內心矛盾與掙扎的旅程。他們試著在文化斷裂中找回方向,用行動守護土地、也守住那份與祖先的連結。
當你走進蘭嶼,請記得:這裡的每一塊石頭、每一艘船,都是他們用生命刻下的故事與尊嚴。
【第六場】8月23日 (六)|13:30-15:30《末代銅環女》
臺東就藝會─小劇場
導演:吳康豪 (Nova Goh)
與談人:
導演 吳康豪(Nova Goh)
製片統籌 Xing Ying Thian
🌀 如果文化真的快消失了,我們會怎麼做?會接手,還是靜靜看它走遠?
在婆羅洲,一群比達友族女性仍戴著銅環,那不是裝飾,而是一段繞進身體的歷史與身份。她們的步伐慢了,話也不多,卻用沉默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的堅持。
《末代銅環女》不是回顧過去,而是對我們「現在」的提問。在現代化浪潮中,為什麼還有人選擇留下、不願放棄?我們,又願意聽見這樣的堅持嗎?
【第七場】8月24日 (日)|13:30-15:30《柏伶海人》
臺東就藝會─小劇場
導演:劉志文
與談人:劉志文
當海岸被填平,當祖靈的水道變成水泥溝渠,還有誰記得這片海曾養活一群原住民?
在馬來西亞柔佛州邊界,實里達人(Seletar)被迫退居城市與海之間最狹窄的縫隙。他們不是消失,而是被看不見。
《柏伶海人》是一封寫給「還活著的文化」的慢信,靜靜拍下原住民如何在城市裡,抓住不願漂走的根。
如果你曾懷疑文化還能不能在城市裡活下來,這部片會給你一個真實的答案。
【第八場】8月30日 (六)|13:30-16:00《被遺忘的太平洋》
臺東就藝會─小劇場
導演:Elizabeth Koroivulaono
與談人:高怡安
🌏 當氣候變遷不再只是數字與新聞,而是你腳下的土地正一寸寸消失,你會怎麼做?
在太平洋上,一場無聲的遷徙正悄悄發生。
海平面上升、節氣失序,迫使南島族人離開祖靈的土地,走向陌生的未來。
《被遺忘的太平洋》不是末日預言,而是南島民族如何用身體記住島嶼、用語言守護記憶的故事。文化透過修補漁網、重述神話、種下椰子,緩緩延續。
這是一封從海上寄出的訊息,也是一場關於生存與尊嚴的凝視。
【第十場】8月31日 (日)|13:30-15:30《獵人兄弟》
臺東就藝會─小劇場
導演:蘇弘恩
與談人:蘇弘恩
🌲 一場狩獵旅程,能不能帶人回到心裡最初的起點?
兩位原住民兄弟因一場意外分道揚鑣,多年後再度走進兒時的山林,試著找回彼此,也找回遺失的對話。
在原鄉與城市的拉扯中,他們背負族人的期待、個人的傷與罪,每一步追蹤不只是尋找獵物,更是面對父親、文化與自己的過去。
這不是單純的回家故事,而是一場關於認同與寬恕的試煉。
森林是否還能留下聲音,而我們,又準備好聽見了嗎?
注意事項
◆ 本活動為【免費活動】,以報名之優先順序錄取,額滿為止;正式錄取名單將於活動當週週四以前以「電話/email聯繫」告知報名成功,確認參與後才會收到館方審核票卷及「EMAIL」行前通知,審核後,即成功錄取。報名資料僅供聯絡用途。
◆ 參加對象不限年齡,惟十二歲以下孩童必須由大人全程共同參與(每一位大人與孩童皆需單獨報名)。
◆ 【一張票券】限【一位報名者】資料,並且每位報名者憑電子票卷領取一份【實體紀念票券】。為避免資源浪費,完成報名後不克出席者,請最晚務必於活動2日前來電告知,以維護您日後報名其他活動之權益。
◆ 如活動當日遇天災、疫情等不可抗力之因素無法執行時,主辦單位保留決定、取消、終止、修改或暫停本活動的權利,毋須事前通知,並有權對本活動所有事宜作出解釋或裁決。
◆ 其他活動報名相關問題請洽「2025臺東國際南島影展-Austronesian Film Festival 」粉絲專頁 或 來電洽詢 02-29116738 楊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