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好奇——家裡的長輩從哪裡來?我們的家族經歷了哪些故事?
在台灣,日治時期的戶口名簿是許多族群追尋家族記憶的重要線索。
這些資料記錄了祖先的出生地、族別、家庭成員與居住地,透過蛛絲馬跡,我們能重新描繪家族的遷徙與生活軌跡。
2020年,凱達格蘭文化館首次推出「家族密碼」系列活動,廣受迴響,許多參與者在其中第一次與家族歷史建立了深刻連結。
今年,我們延續這段對話與探索,推出《家族密碼2.0》。從解讀戶籍資料開始,進一步學習製作家族樹、搜尋與解讀歷史文獻、採集口述記憶、繪製遷徙地圖,
讓家族記憶不只存於紙本與回憶,也能成為重新認識自己與家人的起點。
家的故事,不一定要說給全世界聽,
但可以在心裡,種下一個回家的方向。
凱達格蘭文化館2025年第一檔特展《你來顧著火吧》現場,展場中展出族人傳承的器物與故事,
就像我們在《家族密碼2.0》工作坊中,試圖找回這些家的連結與記憶。歡迎來館參觀。
😉 系列課程重點摘要
- 課程適合15歲以上、對家族記憶與歷史有興趣的人參加
- 全系列共4堂,可單堂報名。建議參與整系列,更能從資料到創作完整體驗
- 教你如何解讀戶籍資料、製作家譜、聽長輩說故事、畫出自己的遷徙地圖
- 三位講者來自原民文化、歷史研究與當代藝術領域,內容豐富具深度
- 免費報名、需事先登記,每場限額 30 位
- 本梯為第一梯次課程,第二梯預計於九月推出,講師陣容也將有所調整,敬請期待!
📅 課程場次與內容
- 6/07(六) 10:00–12:00《解讀日治時期戶籍資料與案例分享》
講師:邱健維(戶口資料研究者、臺東部落大學南迴分校主任)
內容:帶你認識戶口名簿的結構與解讀方法,並解析實例中常見的資料疑點
- 6/07(六) 13:30–16:30《解讀日治時期戶籍資料與家族樹製作》
講師:邱健維(戶口資料研究者、臺東部落大學南迴分校主任)
內容:實作課程,教你如何將戶籍資料轉化為家族樹,並提供工具與製作範例
- 7/05(六) 14:00–16:00《探尋家族失落歷史:迷霧林中尋找光》
講師:彭凌(凱達格蘭族塔塔悠社頭目後裔、原民文化推動者)
內容:從實務經驗出發,教你如何運用文獻與口述資料探索家族故事,並學習訪談技巧與資料判讀方式,辨識哪些記憶來自真實經歷,哪些可能是世代轉述下的文化想像
- 7/27(日)13:30–16:30《製作家族的遷徙地圖》
- 講師:豆宜臻 hewen a ta:in tawtawazay(賽夏族藝術創作者)
內容:從自身創作經驗出發,帶領學員用圖像方式描繪家族的遷徙路徑與記憶
📥 如何參加
活動地點
凱達格蘭文化館(臺北市北投區中山路3-1號)
對象
- 每場限額 30 人
- 建議年齡:15 歲以上(含高中生、成人)
- 對台灣原住民族、族群記憶、家族文化、在地歷史有興趣者
- 歡迎教師、學生、文化工作者、關心自身家族記憶的大眾報名參加
- 活動不具備學術門檻,無需相關背景也能輕鬆參與
報名方式
- 免費報名
- 全系列報名時間自2025.5.5,12:00起,至額滿為止
- 採 Accupass 線上報名,先搶先贏
- 請選擇欲參加場次並完成報名流程
- 單場可報名,也歡迎報名全系列課程完整參與
注意事項
- 報名成功者將於課程前三日收到行前通知
- 未收到通知者請聯繫鄭小姐(02-28986500#510)或 email 至 ketagalan103@gmail.com
- 當日遲到逾 10 分鐘未報到者,將釋出名額給現場候補
- 為確保活動品質,如連續三次無故缺席將影響後續報名資格
- 活動過程將進行攝影紀錄,如介意入鏡,請於報名時註明
🔸 辦理單位
- 指導單位|臺北市政府
- 主辦單位|臺北市原住民族委員會 凱達格蘭文化館
- 執行單位|自己人有限公司
- 凱達格蘭文化館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ketagalan.culture.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