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來人才 x IAF C™PF 聯手打造】
多年來,天來人才管理顧問團隊與國際引導者協會IAF(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Facilitators)認證專業引導師 C™PF( Certified™ Professional Facilitator )的James 宋豪軒深耕引導在組織發展上的應用,以及專業人士的引導力養成。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朝邦文教基金會共同支持】
為實踐永續&共好(SDGs 17),並讓對話成為NPO、NGO的重要支持力量,特別邀請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與朝邦文教基金會成為本次實戰班的共同合作夥伴,陪伴所有參與主管,一同在引導與對話的旅程上前進。
本次實戰班亦特別將原本[專業人士引導力養成班]基礎班與中階班課程內容重新設計,針對NPO、NGO主管在處理組織內部或外部的會議、工作坊與對話活動,提供提問、引導技巧、流程設計與帶領的支持。
【混合式學習模式設計】
本次實戰班,採用O2O Online-Merge-Offline學習模式,以混合式學習旅程 Blended-Learning-Journey 的架構,共進行四階段的學習,提供每位NPO、NGO主管最佳的引導學習體驗及學習成果。
階段一:反思問卷、學習資料
階段二:實體同步工作坊、演練與回饋(7/04~7/06)
階段三:撰寫學習心得、紀錄實踐應用成果、實務見習
階段四:線上同步實踐成果共享會(10/08 19:30)
【課程資訊】
- 實體工作坊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台中服務處 501會議室(台中市西區民權路234號5樓)
- [Day 1]2025/7/04(五) 09:30-17:30
- [Day 2]2025/7/05(六) 09:00-17:00
- [Day 3]2025/7/06(日) 09:00-17:00
- 線上實踐成果共享會 @Zoom線上會議室
- 2025/10/08(三) 19:30-21:30
- 參加資格:由合法立案 NPO、NGO所推薦的內部主管(同一組織上限2位)
- 報名費用:3,000元/人(原費用22,000元)
- 公益專場費用僅收1000元/日,其餘由天來人才補助
- 以上費用包含教材、教具、各項餐點、學習證明、發票
- 不包含個人所需交通、住宿
- 發票將開立課程當月,並於上課時交付
- 注意事項:
- 須由組織推薦報名,並於指定時間內完成繳費,方算報名成功
- 為求學習品質,限額18人(同一組織上限2位)
- 請務必四階段學習全程參與
- 天來人才保有評選培訓學員權利,敬請見諒
【學習目標與學習重點】
●旅程一
目標:奠定學習引導的基礎,開始好奇並認識引導
重點:
a.閱讀學習資料
b.經驗反思與學習目標設定
●旅程二:實體工作坊
目標:建立專業認知與經驗,開始累積引導經驗與信心
重點:
a.引導技術的源起及重要概念
b.提問設計與關鍵步驟
c.常用引導工具及引導技巧
d.引導心法
e.各類引導流程設計要點與工具
「驅動眾人進行共創、共識」的流程
「探討解決隱晦、禁忌議題」的流程
「從艱難挑戰中創造出解方」的流程
「從現有的行動中發現盲點」的流程
「產出高執行意願行動方案」的流程
f.實務案例演練
●旅程三:
目標:鞏固學習成果,拓展引導經驗
重點:
a.實務引導經驗累積
b.反思並向經驗學習
c.拓展引導專業視野
●旅程四:實踐成果共享會
目標:
重點:
a.鞏固學習成果
b.實務經驗交流及回饋
c.「促進策略訂定」的引導流程
【學習見證】
●淑莉
1.自己有經歷過幾次check in,有時會有點感受為做而做,此次課程旅程的開始,更了解Check in是建立連結的啟動,是有設計的埋入與當次主題、與他人、與自身的連結。
2. 過往會議習慣從開始到結束,較著重在提案項目的結果討論,故當James帶大家拆解每個發散收納階段時,覺得很驚喜因為很快可以意識到自己慣性會在哪一個部分忽略跳過;其中還必須理解每個提問背後的設計及引導,以至於能夠提出好問題(石頭)、並且還要時刻照顧好當下大家狀態,很不容易,但體驗過更覺得產出是豐富的。
3.對閒聊、對話、討論、辯論四種交流情境很有感,原來使其刻意發生是很淺移默化的關鍵設計。
4.在創造集體智慧的同時,也要時刻提醒角色切換,避免在引導或討論過程中自己慌了手腳。
●Sula
1.以登山比喻引導跟會議:都是高風險的活動、都需要關注參與者的能量跟狀態。回顧過去會議討論,經常是裝備不足、缺乏補給,卻期待能輕鬆攻頂;
2.有架構的設計提問從收集線索、回顧經驗開始,除了較容易開頭,幫助彼此在過程中整理想法,也適合反思自己思考、判斷的過程,是否有向經驗學習、有充分理解跟排序;
3.讓參與者共同分擔討論、產出結論的責任,很需要在彼此的想法上加乘跟資料處理,將小組的學習帶到學伴群組(或反之)是很好的交流也是讓每個人都輕量、快速彙整的過程;
4.讓「焦點問題」一直都在,並且放在顯眼的地方,無論討論的過程如何曲折,都可以隨時回顧、對焦目標。
●詠新
1.最有感:環境、氣氛營造是促成信任開始的起點。參與過各種規模的會議和工作坊,這次的有感在於環境營造的開放與鬆弛感,有別於過往多是目標取向的參與,較大程度專注「結果」與「收穫」,而非「體感」。這次參與能夠拋開慣性目標導向的緊繃,放心對話,讚讚!
2.工具使用:道具(便條紙、麻雀、牌卡)有助於討論過程中的降低壓力感,並很順勢的將注意力放在各種工具上,同樣別於盯著議程與會議記錄。促成有效的溝通,工具的適時介入更能匯聚焦點與盲點,推進討論。會議也能不用如此制式,加點小創意、小驚喜能讓對話更多流動,讓「會議」不只是「會議」。
3.會議設計:招開會議必須有目標性與重點的產出是關鍵,但整體的會議設計、提問設計、思考與回應的對話鋪陳,到最終的目標產出,要達到有品質的對話真的需要透過有引導性的設計才能看見「真實的共識」,而非流於表面。
4.提醒自己在運用各種工具框架和方法論都有其脈絡與適用場景,切勿如浮木般的抓來運用,不然會造成可能的災難而不自知。
5.期待學習更多,並期許從突破自己的思考慣性和預設先做起,逐步練習融合引導方法適切放在合適的場合中,讓集體智慧和對話能從中綻放,促進更多的真實對話,共享真實。
【講師介紹】
宋豪軒 James Sung
- IAF® 國際引導者協會認證專業引導師C™PF
- Asia AEE 亞洲體驗教育學會認證 正引導師
- 樂高認真玩LEGO® SERIOUS PLAY®(LSP)認證引導師
- Future Search® 探索未來引導師
- ATD® 認證培訓大師
- 國際 2030 SDGs Game 認證引導師
- Accelerated Learning 加速式學習認證引導師、課程設計師
- TLC® 領越®領導力國際版權認證講師
- FDT® 團隊協作五障礙國際版權認證講師
- CHRMA® 職能管理師
- 祥捷股份有限公司 執行長特助
- 鴻禧旅行社 人力資源部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