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星期六)09:30-12:30
「iNaturalist介紹: 探索你周圍的生物多樣性」
- 講師:黃慎雯 (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 / 研究助理)
- 內容:水金九礦山生態資源豐富,但博物館過往較少有系統的記錄與彙整生態資源,地方人雖然偶有紀錄與分享礦山生物的照片,但也僅止於分享無更詳細的紀錄。因此,本次課程首場邀請臺灣iNaturalist推廣團隊來為學員推廣「公民科學家」概念,希望透過iNaturalist系統,將水金九的生態資源更好的整理起來,作為往後教育推廣及研究使用。
- 請注意:本場次需要學員攜帶手機或平板,並下載iNaturalist,將於課堂中實地操作。
5月17日(星期六)14:00-16:00
「為文物中的地礦寶藏驗明正身-礦物的科學鑑識在故宮」
- 講師:陳東和 (國立故宮博物院登錄保存處 / 副研究員)
- 內容:文物的歷史研究不一定只能透過文獻史料來推敲,文物的材質本身可能就隱藏了秘密。本場講座邀請故宮研究員為學員介紹文物科學分析的幾個經典案例,讓學員知道原來透過科學檢測,可能推翻以前對某文物的認知,而得到更正確的詮釋結果。
6月7日 (星期六) 10:00-12:00
「礦山地圖:導讀臺金公司檔案」
- 講師:許峰源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 研究員)
- 內容:金瓜石鄰近臺灣最北端,蘊藏豐富的金銅礦,歷經台金公司的開發,成為一座獨具特色的礦業城市。檔案管理局典藏豐富的國家檔案,經整理台金公司檔案,獲得第三屆臺灣世界記憶國家名錄的殊榮。台金公司檔案記錄金瓜石金銅礦的開發,留存許多珍的地圖。此次講座,許峰源研究員將從各式各樣的地圖檔案,引領大家走進金瓜石的黃金歲月。
7月12日(星期六)09:30-12:30
「從岩漿到地景:北台灣火山活動的演變與基隆火山群的地質新知」
- 講師:賴昱銘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 / 副教授)
- 內容:礦山豐富的金銅礦體與基隆火山群的活動有關,了解火山的地質成因是礦山學不可或缺的一環。本課程邀請專研火山學的教授,為學員進行解說,透過岩石的觀察、辨認、到地質構造模型的介紹,一步步為學員打好礦山學基礎。
8月9日(星期六)10:30-12:30
「臺灣戰俘營的故事」
- 講師:何麥克 (臺灣戰俘營紀念協會 / 會長)
- 內容:礦山在二戰期間曾發生過悲慘的人權故事,當時被日軍抓來金瓜石的戰俘每日被迫在待遇極差的狀況下挖掘銅礦,其中的辛酸在今日卻幾乎不被人所熟知。今年亦適逢二戰終戰80年,邀請長期關注戰俘議題的臺灣戰俘營紀念協會會長為學員介紹金瓜石戰俘的辛酸歷史。
- 請注意:本場次為英語授課,並搭配逐步口譯。
9月13日(星期六)10:00-12:00
「臺灣的金礦」
- 講師:余炳盛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 / 教授)
- 內容:臺灣不只有金瓜石產金,其實放眼整個中央山脈,都已被探查有金礦的存在,這些金礦都位於哪裡?當初怎麼去探勘得知?這些金礦還有沒有開發的可能?這些問題將請有實際探勘經驗的北科大余老師為學員進行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