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活動藝文音樂

鳴石樂集樂壇新秀《樂界》 Music Beyond Borders 鄧若辰首場薩克斯風獨奏會

161
4
2025.08.10 (Sun) 14:30 - 16:00 (GMT+8)加入行事曆
FB 官方粉絲團

線下活動

報名完成後出示 ACCUPASS App 中的票券即可快速入場。

實際入場相關規定以活動主辦方為主。

如何取票?
這場個人首演精選的曲目,彷彿譜寫出人生的第一樂章。每一個音符,都凝聚著他學習薩克斯風近五年來對音樂的熱愛與堅持,映照出他邁向音樂夢想、跨越界限的軌跡。 本場節目橫跨多元風格與情境,上半場將呈現薩克斯風經典作品,下半場則透過薩克斯風豐富的音色,引領大家感受世界各地的異國風情。此外,特別邀請兩位優秀的學長攜手演出三重奏,為這場音樂饗宴增添更多層次與驚喜。 讓我們一同走入這段由旋律鋪陳的時空,聆聽若辰以音符描繪出超越自我的企圖與狂想,一場跨越夢想與現實的樂界之旅,即將啟程!
這場個人首演精選的曲目,彷彿譜寫出人生的第一樂章。每一個音符,都凝聚著他學習薩克斯風近五年來對音樂的熱愛與堅持,映照出他邁向音樂夢想、跨越界限的軌跡。 本場節目橫跨多元風格與情境,上半場將呈現薩克斯風經典作品,下半場則透過薩克斯風豐富的音色,引領大家感受世界各地的異國風情。此外,特別邀請兩位優秀的學長攜手演出三重奏,為這場音樂饗宴增添更多層次與驚喜。 讓我們一同走入這段由旋律鋪陳的時空,聆聽若辰以音符描繪出超越自我的企圖與狂想,一場跨越夢想與現實的樂界之旅,即將啟程!

線下活動

報名完成後出示 ACCUPASS App 中的票券即可快速入場。

實際入場相關規定以活動主辦方為主。

如何取票?
活動簡介

《樂界》
Music Beyond Borders

鄧若辰  薩克斯風獨奏會
Stewart Teng
 Saxophone Recital

今天的音樂會,是鄧若辰音樂旅程的序曲。

他為這場個人首演精選的曲目,彷彿譜寫出人生的第一樂章。每一個音符,都凝聚著他學習薩克斯風近五年來對音樂的熱愛與堅持,映照出他邁向音樂夢想、跨越界限的軌跡。

本場節目橫跨多元風格與情境,上半場將呈現薩克斯風經典作品,下半場則透過薩克斯風豐富的音色,引領大家感受世界各地的異國風情。此外,特別邀請兩位優秀的學長攜手演出兩首三重奏曲目,為這場音樂饗宴增添更多層次與驚喜。

讓我們一同走入這段由旋律鋪陳的時空,聆聽若辰以音符描繪出超越自我的企圖與狂想—一場跨越現實與夢想的樂界之旅,即將展開!

 

Celebration of Masterpieces 經典名曲巡禮

Concertino da Camera / J. Ibert
伊貝爾:室內小協奏曲

Fuzzy Bird Sonata / T. Yoshimatsu
吉松隆:絨毛鳥奏鳴曲

Pequeña Czárdás for Saxophone Duo / P. Iturralde
伊圖拉德:小查爾達斯舞曲改編雙薩克版

協演:徐振凱 & 莊家承

Intermission 中場休息

Journey of Exotic Melodies 異國風情之旅

Rhapsody on Japanese Folk Songs / R. Ishikawa
石川亮太:日本民謡による狂詩曲

Four Pictures from New York, Mov. II Tango Club / R. Molinelli
莫利內利:紐約四景-探戈俱樂部

Nuovo Cinema Paradiso / E. Morricone
莫里克奈:新天堂樂園改編雙薩克版

協演:徐振凱 & 莊家承



演出者介紹
薩克斯風獨奏 Saxophone Soloist / 鄧若辰 Stewart Teng


看著若辰經過國中三年的洗禮,他在吹奏技術上的進步與蛻變有目共睹。無論是在日常練習中的細膩投入,還是在舞台上展現的自信與穩定,都讓人深感欣慰。他不僅在個人表現上持續精進,更以堅定的毅力與熱情,在全國音樂比賽中脫穎而出,榮獲特優第二名的佳績,實屬難得。

此外,在合奏的學習與表現上,若辰也展現出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與音樂敏感度,無論在聲部的協調還是音色的融合上,都有顯著的進步,成為樂團中值得信賴的一員。

期許若辰在未來的高中生涯中,依然不忘初心,持續拓展視野,勇於接受挑戰,並在更高層次的音樂之路上,成為一位技術純熟、富有情感表達力的成熟演奏者。」

—指導老師陳力鋒

2010年出生於台北市,目前就讀於新北市光仁中學國中部三年級音樂班,主修薩克斯風,師事陳力鋒老師;副修鋼琴,師事蘇敬涵老師。若辰自國小五年級加入學校管樂團開始接觸薩克
斯風,啟蒙於陳翰老師,隔年便確認目標並考取光仁中學成為音樂科班生,於國二即通過甄選加入米特薩克斯風培訓青年團,現為唯一的國中生成員。

學習薩克斯風期間積極參與音樂營及大師班,曾受以下老師個別指導:
台灣-蔡佳修、陳逸倫、張文君、周至信、程森杰、郭宇浩
韓國- Brandon Jinwoo Choi
日本- 齊藤健太、本堂誠、小澤瑠衣、五十嵐健太、中島諒
鋼琴合作- 李貞怡、松本佳子、陳禹如

比賽紀錄:
2025- 113學年度全國學生音樂比賽決賽 薩克斯風獨奏國中A組 特優第二名
2025- 台灣-卓越盃音樂公開賽 薩克斯風國中九年級專業組 特優第一名,並榮獲2025卓越音樂新秀獎
2024- 亞太盃國際音樂大賽 薩克斯風獨奏國中音樂班組 第一名
2024- 台北文化盃音樂大賽 薩克斯風獨奏國中音樂班組 特優第一名
2024- 台灣-卓越盃音樂公開賽 薩克斯風國中八年級專業組 特優第一名,並榮獲2024卓越音樂新秀獎2023- 光仁中學音樂班協奏曲比賽 國中組第二名
2023- 台北文化盃音樂大賽 薩克斯風獨奏國中音樂班組 第二名
2023- 台灣-卓越盃音樂公開賽 薩克斯風獨奏國中七年級專業組 第一名
2022- 新竹文化盃音樂大賽 薩克斯風國小高年級組 第一名

重要演出經歷:
2024- 卓越音樂新秀獎得獎者聯合音樂會
2024- 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年度音樂會《傳承-風起雲湧》
2024- Sight Music International Saxophone Academy Concert
2025- 卓越音樂新秀獎得獎者聯合音樂會

鋼琴合作 Piano/ 李貞怡老師 Lee, Chen-I

畢業於美國舊金山音樂學院(San Francisco Conservatory of Music)雙碩士學位:鋼琴演奏及鋼琴伴奏,美國奧柏林音樂學院(Oberlin Conservatory of Music)鋼琴演奏學士,光仁高中音樂班,南門國中音樂班,福星國小音樂班。2005年以舊金山音樂學院伴奏最高榮譽獎畢業。

曾擔任舊金山音樂院的專職伴奏,聘任舊金山 Lyric歌劇院鋼琴,擔任多種音樂演奏,音樂比賽專職伴奏。演出經驗包括:指揮家兼薩克斯風演奏及作曲家Alain Crepin、日本著名當代國際薩克斯風演奏家須川展也Nobuya Sugawa、法國瑪爾梅音樂院薩克斯風教授Daniel Gremelle、2002年阿道夫世界薩克斯風大賽冠軍Hiroshi Hara原博巳、2014年阿道夫世界薩克斯風大賽冠軍NikitaZimin尼吉達利明、義大利薩克斯演奏家Marco Albonetti、SELMER & VANDOREN代言人-Jérôme Laran 杰弘拉弘、韓國Yonsei University薩克斯風教授Lee Seung-Dong李昇東、Yamaha代言上低音號表演藝術家 Adam Frey、國際頂尖的華裔美籍薩克斯風獨奏家謝德驥、英國男中音Mark Rowlinson,以及國內多位知名演奏演奏家合作演出。

曾師事Paul Hersh、Timothy Bach、Phillip Highfill、Lydia Frumkin, James Howsmon、郭素岑、彭聖錦、鄭素美等老師。


協演人員 Guest Performers:
薩克斯風 Saxophone / 徐振凱 Ryan Hsu


2008年出生於新北市,7歲開始學習薩克斯風,啟蒙於黃珮涵老師。畢業於新北市文德國小、光仁中學音樂班,目前就讀於光仁高中音樂班二年級,主修薩克斯風,師事陳力鋒老師,副修鋼琴,師事傅仲君老師。同時也在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培訓青年團擔任團員。

比賽經歷:
2025年 113學年度全國學生音樂比賽薩克斯風獨奏 高中職A組特優第二名
2024年 113學年度新北市學生音樂比賽薩克斯風獨奏 高中職A組特優第一名
2024年 台灣-卓越盃音樂公開賽 全國木管樂器大賽 薩克斯風獨奏 高中專業組第一名

鋼琴 Piano / 莊家承 Derek Zhuang


台北市人,目前就讀於光仁中學音樂班高中二年級,畢業於光仁中學音樂班國中部,10歲開始學習鋼琴,啟蒙於許佳穎老師,現師事許佳穎老師,副修小提琴,12歲開始學習小提琴,師事陳昭佺老師。

比賽經歷:
2024年 113學年度光仁高級中學音樂班協奏曲比賽高中組特優
2022年 111 學年度光仁高級中學音樂班協奏曲比賽國中組優等
2022年 台北文化盃鋼琴獨奏國中音樂班組優等
2021年 110學年度新北市學生音樂比賽個人組國中A組鋼琴獨奏優等
2021年 台北文化盃鋼琴獨奏國中音樂班組優等
2020年 台北文化盃鋼琴獨奏國中音樂班組優等

薩克斯風指導老師 / 陳力鋒



● 荷蘭阿姆斯特丹音樂院音樂碩士
● MIT 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樂團首席

「我強烈地相信,陳力鋒將會成為薩克斯風世界中的主要力量」
一荷蘭薩克斯風大師 Arno Bornkamp

陳力鋒為臺灣具代表性的古典薩氏管演奏家,演奏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在多項國際大賽有傑出表現,包括:馬爾他國際大賽(決賽)、波蘭國際薩克斯風大賽(準決賽)、比利時阿道夫薩克斯風國際大賽(入圍)。在臺灣獲得多項大獎:樂壇新星、堤頂之星、巴赫新聲、國防部示範樂隊協奏曲大賽優勝、兩屆台北青管協奏曲大賽得主、兩屆關渡新聲得主等。

各式演出一年約60場,作為獨奏家,陳力鋒曾受邀的協奏曲演出包括:高雄市立交響樂團、朱宗慶打擊樂團、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衛武營當代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附設管樂團、台北青年管樂團、國防部示範樂隊、幻響交響管樂團、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管弦樂團、澳門管樂協會重奏團等。

多年來持續與作曲家合作,委託創作新作品於世界各地的研討會發表,並在國內帶來新穎的曲目內容,出道至今已參與首演50首以上的作品。室內樂與重奏更是他傾注心力的項目,自2018 年起擔任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的樂團首席,策劃各式節目與專輯錄製,獲選為 Taiwan Top演藝團隊。陳力鋒畢業於荷蘭阿姆斯特丹音樂院以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師承古典薩克斯風大師 Arno Bornkamp、蔡佳修,並與須川展也學習演奏技藝。

現為臺灣 Yamaha 合作音樂家、D’Addario Woodwinds 代言藝術家、米特菁英培訓計畫負責人,亦擔住國家交響樂團、臺北市立交響樂團特約協演。

樂曲解說

Celebration of Masterpieces 經典名曲巡禮

雅克.伊貝爾:室內小協奏曲
Concertino da Camera / J. Ibert

曾榮獲羅馬大獎的音樂家-雅克.伊貝爾(Jacques François Antoine Ibert)於1935年受當時著名的薩克斯風演奏家席格.拉歇爾(Sigurd Rascher)委託創作這首室內小協奏曲《Concertino da camera》,編制為薩克斯風與11位演奏家,為古典薩克斯風的經典作品。在這之前薩克斯風只能吹2.5個八度,這首作品推出之後薩克斯風音樂家則必須吹到4個八度,拉歇爾甚至寫了一本書教如何吹高音。伊貝爾這首室內小協奏曲的重要性,由幾乎所有國際比賽都有它的身影可見一斑;它融合了新古典主義,有著嚴謹的結構,還有當代的和聲語言,又帶有幽默感,還有輕飄飄優雅的法國音樂傳統,可說是伊貝爾的代表作之一。

第一樂章 Allegro con moto:一開頭便能明顯地聽出爵士樂的韻味,在節奏上運用許多交替的5/4、3/4及3/8拍子等律動來增加曲子的趣味,獨奏者與樂團間的交替競奏也也非常精彩。

第二樂章 Larghetto:由薩克斯風獨奏演奏的朗誦調是作品最優雅獨特之處,逐漸發展的旋律彷彿優美的詠嘆調,將聽者的情緒帶到幽遠意境之中。

第三樂章 Animato molto:喜悅、充滿精神,飛快的音群則與作曲家為長笛所寫的協奏曲擁有相似的語法,有興趣者不妨相互比較看看。全曲充滿簡潔精緻的風格,非常符合新古典主義中所強調的樸素、單純與協調。

吉松隆:絨毛鳥奏鳴曲
Fuzzy Bird Sonata / T. Yoshimatsu

吉松隆 (Takashi Yoshimatsu) 是日本當代著名的古典音樂作曲家,以融合現代技法與旋律美感的風格聞名。他出生於東京,原本在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就讀,但後來決定中途退學,轉而自學作曲,並專注於音樂創作。他受西方古典音樂(如西貝流士、史特拉汶斯基、梅湘)及現代搖滾音樂(如披頭四、平克·弗洛伊德)影響極深,因此作品常帶有跨界與色彩豐富的特色。

吉松隆擅長創作各類編制的音樂,從交響曲、協奏曲到室內樂與獨奏曲。他特別以將日本自然意象與冥想風格融入現代古典音樂而聞名。他也是當代少數積極為薩克斯風創作的作曲家之一。其中最著名的薩克斯風作品包括:《薩克斯風協奏曲〈阿爾托夢幻〉(Cyber-bird Concerto)》(1994):這是一首結合爵士、搖滾與現代古典語彙的協奏曲,為鋼琴、薩克斯風與管弦樂團而作,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薩克斯風奏鳴曲〈螢〉(Fuzzy Bird Sonata)》(1991):為中音薩克斯風與鋼琴所作,是許多專業薩克斯風演奏家曲目中的常見選擇,融合即興感與現代音色。吉松隆不僅是創作者,也經常撰寫音樂評論與科普文章,展現他對音樂與藝術的廣泛熱情。

《Fuzzy Bird Sonata》遵循傳統的三樂章奏鳴曲結構,每個樂章都以鳥類的行為為題材,並賦予其音樂表現:

I. Run, Bird(跑動的鳥):節奏明快,充滿動感,展現鳥類奔跑的活力。

II. Sing, Bird(歌唱的鳥):旋律悠揚,表現鳥類鳴唱的柔美。

III. Fly, Bird(飛翔的鳥):開頭猶豫不決,隨後逐漸加速,最終達到自由飛翔的境界。

這些樂章中融合了日本音樂元素與現代音樂色彩,並對演奏者的技巧要求極高,包括滑音、彈舌、泛音、大跳等技巧。特別是在第三樂章中,作曲家為演奏者預留了一段華彩 (cadenza),讓演奏者進行即興演奏,進一步展示其技巧與表現力。

佩德羅•伊圖拉德:小查爾達斯舞曲
Pequeña Czárdás for Saxophone Duo / P. Iturralde

中音薩克斯風: 徐振凱、鄧若辰  
鋼琴:莊家承

佩德羅 • 伊圖拉爾德 (Pedro Iturralde) 的《小查爾達斯舞曲》(Pequena Czardas) 是一首以薩克斯風為主要樂器的作品,展現了伊圖拉爾德對古典音樂與民俗音樂元素的巧妙結合。這首樂曲靈感源自匈牙利傳統的查爾達斯舞曲,這種舞曲以其鮮明的節奏變化和強烈的情感張力而聞名。樂曲以緩慢的引子開始,帶有靈活速度的抒情片段,逐步引導出後半段充滿活力的快板。這樣的結構反映了傳統查爾達斯舞曲的特徵—從緩慢的部分逐漸過渡到快速的段落。伊圖拉爾德在這首作品中展現了薩克斯風豐富的表現力,從溫暖的旋律到急促的節奏,為演奏者提供了極大的表現空間。

樂曲中的節奏變化和旋律線條充滿戲劇性,將匈牙利舞曲的異國風情和現代薩克斯風音色完美結合。這使得《小查爾達斯舞曲》既具有傳統音樂的歷史根基,又充滿現代感。它不僅考驗了演奏者的技術,也要求他們在音樂詮釋中展現強烈的情感,讓觀眾感受到舞蹈的活力與動感。

這首作品常以獨奏形式出現,此次音樂會將帶來薩克斯風二重奏的版本。

Journey of Exotic Melodies 異國風情之旅

石川亮太:日本民謡による狂詩曲
Rhapsody on Japanese Folk Songs / R. Ishikawa


石川亮太是一位活躍於當代音樂界的日本作曲家,擅長將日本傳統音樂元素(如祭典音樂、民謠、雅樂等)與現代作曲技巧融合。他的作品經常以豐富的節奏感、強烈的日本色彩以及對傳統樂器的創新運用為特色,深受國內外音樂團體與演奏家的喜愛。石川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並於研究生階段專攻作曲。其作品涵蓋交響樂、管樂、室內樂以及各類合奏編制。《日本民謠狂想曲》全曲透過不同地區的傳統民謠與樂器分為六個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津輕之歌》,是來自日本青森縣津輕市的津軽五大民謠中的「津軽じょんがら節」,津輕民謠的特色是會由三味線進行伴奏,津輕三味線利用五大民謠的基本曲式發展成獨奏,來展現演奏技巧的表演方式,稱之為「曲彈」(きょくびき)。三味線主要使用撥子(ぱち)透過叩擊(叩き)與撥奏(弾く)為主要的演奏手法。石川亮太則要求薩克斯風演奏者以彈舌 (slap tongue) 模仿三味線撥弦的聲響效果。

第二部份《會津盤梯山》是將磐梯山歌詠為「寶藏之山」的福岡縣會津地區民謠,從明治時代初期開始一直在以會津若松市為中心的地區傳唱的盂蘭盆會舞蹈歌曲。磐梯山(海拔1816m)是福島縣會津地區的象徵性山峰,又稱「會津富士」。作曲家透過薩克斯風悠揚的長音線條,搭配鋼琴四對三、彷彿綿延不斷的山稜線的音形起伏,帶領聽眾一同站在山頂之上,望著寬廣的平原,感受天地間的遼闊。

第三部份《鹿之遠音》原是一首透過尺八演奏的曲目,描寫的是在秋天的深山中,遠方傳來陣陣悲傷的鹿鳴。作曲家將這首非常著名的曲目透過薩克斯風,帶給觀眾截然不同的體驗。

第四部份《竹田搖籃曲》是流傳於京都伏見竹田地區的民謠,這首歌曾被禁播,因為此曲與部落解放運動有關,直到1990年代才解禁。台灣歌手翁倩玉也曾將此曲填入中文歌詞,並將曲名取為「祈禱」。作曲家在此段第一部分仍保持稍微沉穩、內斂的音色與音量,越往下走索迸發出的能量與情感越發深厚,直到最激動、情緒最激昂的段落出現之時,整座音樂廳都將充滿《竹田搖籃曲》帶給聽眾的溫暖。

第五部份《黑田節》是一首福岡民謠,這首民謠是跟黑田家有關,但不是黑田孝高或是黑田長政,而是黑田家的家臣「母里友信」,它所述的故事是母里友信透過打賭喝酒而贏得絕世珍寶的佳話。此段作曲家使用非常多的快速音群以及音呈的大跳來形容母里當下抉擇的矛盾與心情的衝突。

第六部分《阿波舞與打漁歌》使用的是兩個地區的民謠。阿波舞是起源於日本德島縣的一種盆舞,以三味線、太鼓、鉦鼓、篠笛以二拍子節奏伴奏,搭配舞蹈者的聲音及手部動作的集體舞蹈,但其並沒有特別固定的模式,相當隨興。《打漁歌》又名《索蘭節》,是北海道一帶漁村的傳統民謠與工作歌,被認為源起於漁民在捕魚時所吟唱的《鯡魚捕撈歌》(鰊場作業唄)的其中一段,描述的是漁民們一邊吆喝著「ソーラン、ソーラン」(So-Lan, So-Lan),一邊富有節奏的打撈鯡魚的樣子。作曲家透過鋼琴帶動的節奏,配合薩克斯風充滿韻律感的旋律,將觀眾帶進充滿日本風情的盛大祭典,並且在充滿動感的節奏中結束全曲。

羅伯特•莫利內利:紐約四景 第二樂章景-探戈俱樂部
Four Pictures from New York, Mov. II Tango Club / R. Molinelli

羅伯托•莫里內利(Roberto Molinelli,1963年出生於安科納)是義大利作曲家、指揮家和中提琴家。他的作品風格多樣,包括傳統和現代音樂。這首「Four Pictures from New York」取材自紐約市的不同場景和印象,旨在帶給聽眾一種全新的音樂體驗。

《探戈俱樂部》是一部獻給探戈大師阿斯特·皮亞佐拉(Astor Piazzolla) 的作品,以阿根廷探戈風格編寫,其中節奏感強烈,代表了許多大都會俱樂部隨著拉丁美洲音樂演奏和跳舞的場景,呈現紐約市的繁華和奔放,音樂節奏明快,富有強烈的節奏感和動感,讓人不禁跟隨著音樂節拍跳動。第一段是非常輕快有力的,到了第二段慢板情緒有一點悲傷,慢慢把主題交給鋼琴,最後到了整首曲子最激昂的地方,再來就慢慢的回到原本的主題,最後用了一段16分音符結束這首曲子。

顏尼歐•莫里克奈:新天堂樂園
Nuovo Cinema Paradiso / E. Morricone

高音薩氏管:徐振凱
中音薩氏管:鄧若辰
鋼琴:莊家承

《新天堂樂園》(Cinema Paradiso) 的配樂由義大利著名作曲家顏尼歐•莫利克納 (Ennio Morricone) 創作,是影史上最具情感深度的電影音樂之一。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小男孩與一名老電影放映師之間深厚的友誼,以及他在成人後回憶童年時光和對電影的熱愛。莫利克納的配樂精確捕捉了這部充滿懷舊與情感回憶的故事核心。其中,主題旋律既溫柔又感傷,完美地襯托出電影中對過去的追憶,帶有一種流暢的抒情感,彷彿將觀眾帶回過去的記憶中,與片中的角色一同感受時光的流逝。音樂與畫面中的情節緊密結合,賦予電影極大的情感張力,尤其在結尾處,當主角看到已故好友留下的影片剪輯時,配樂更是直擊觀眾內心,增強了情感的震撼力。

此外,配樂中的副主題旋律也承載著對愛情與成長的思索,流露出純真與不捨。莫利克納的音樂不僅僅是背景音效,而是與故事融為一體,使《新天堂樂園》成為一部真正能打動人心的經典。

avatar

鳴石音樂

verified

鳴石樂集樂壇新秀《樂界》 Music Beyond Borders 鄧若辰首場薩克斯風獨奏會

2025.08.10 (Sun) 14:30 - 16:00 (GMT+8)

活動嘉賓

薩克斯風/鄧若辰
薩克斯風/鄧若辰
鋼琴合作/李貞怡
鋼琴合作/李貞怡
薩克斯風協演 /徐振凱
薩克斯風協演 /徐振凱
鋼琴協演 /莊家承
鋼琴協演 /莊家承
活動地圖

台灣台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二段34號5F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