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講座邀請參與369山莊、九九山莊與檜谷山莊設計監造的陳威志高山建築師,分享高山山屋建造與挑戰,以及該如何打造一個與環境共從共榮的永續山屋文化。現場也會首次展現九九山莊與檜谷山莊的模型。
- 時間:7/12 (六) 14:00-16:00 (13:30開放報到入場)
- 地點:臺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6樓拾光講堂 (臺南市永康區康橋大道255號)
- 講師:陳威志|陳威志建築師事務所
🌲山屋,風雨中的庇護所&登山文化培育基地
走進山林,吸引人的,不僅是壯麗的自然風光,跋涉一天後於山小屋休息,和其他山友互動交流,也是整個山行旅程中令人難以忘懷的回憶。
在日本,北阿爾卑斯山脈熱門步道上共計有超過200座山屋,由民間經營,每間各具特色;雲ノ平山莊負責人伊藤二朗更直言:「日本現在的登山文化既是『登山』文化,也是『山間小屋』文化。」而在健行天堂紐西蘭,全國近1000座山屋多由政府管理,透過分類使用者的類型並設計配套策略,提供合宜舒適的交流空間。
108年山林開放政策,政府編列預算新設或是改建高山山屋;然而,山小屋不僅只是風雨中的庇護所,更是培育登山文化的基地。山屋不只是一個硬體建設工程,更可以從設計規畫等細節面上,思考我們究竟想要培育出什麼樣的登山者。
🌲臺灣高山山屋建造挑戰與願景
作為一個愛山的建築人,陳威志建築師投身於九九山莊、檜谷山莊等服務型山屋專案。威志親力親為,在每一個山屋設計案上模擬高山環境,打造山屋實體模型;除親赴日本考察山屋設施與軟體服務,也多次搭乘直升機到現場,直面面對現場險峻的陡坡山壁;不斷南北奔波,已經數不清到底到現地勘查評估多少回。
實務上,在遠離都市文明的環境,要建造一棟建築物,對於設計監造與施工團隊而言,無論精神層面或生理層面,均是極大的挑戰。尤其,在台灣高海拔、長距離、高地形落差的自然條件,除地處偏遠,又面臨低溫、缺水缺電、高風險地形與施工環境、天氣變化快速、高紫外線曝曬、工期追趕、通訊不良....等,即便是建築專業,面對嚴峻的高山環境,都是從零學起,兢兢業業去克服一個接著一個的挑戰。
對於威志來說,服務型的山屋不僅是一個遮風避雨的硬體工程,更是山友在山上享受時光、打造登山文化的基石,因此,在設計上不僅要符合登山者的使用習慣、臺灣的登山特色、更要考量降低對於環境的影響衝擊,從玄關、交誼空間、廁所、住宿、乾燥室等等,處處是細節。希望透過以人為本的設計,可以在不知不覺間影響山友的行為,也可以在大家的愛惜下,讓每一座佇立於山腰稜線間的山屋,有更長遠的使用年限。
🌲同場加映 --提供方便、拒絕隨便的「方便屋」
隨著人口大量湧入山林,熱門山徑上隨處可見的「小白花」為人所詬病;然而,步道上、山屋旁生態廁所傳出的陣陣屎尿惡臭又讓人無法接近! 陳威志建築師在去年接下挑戰,於眠月線塔山車站打造低環境衝擊、符合人性的「方便屋」。
考量地形、人力、運輸限制,打造輕量、低碳的結構體,透過架繩將建材運送過崩壁,並在工班日夜不休的趕工下,打造出具有乾濕分離、雨水回收、並加強通風對流的人性化舒適如廁空間。希望藉此可以提升山友使用意願,並重視自身行為對於環境的影響衝擊。
*現場將會首次開箱檜谷山屋、九九山莊建築模型。
🌲熱愛山林的建築人- 陳威志
新建之檜谷山莊、九九山莊、369山莊的山屋建築師。
日本求學多年,返台後創立小型事務所,業務多以位在偏鄉與山林的教育設施、服務設施、景觀設施等公共工程為主,期許透過建築專業與對人及環境的觀照,構築一個能為孩子與自然帶來長遠公共利益的環境。
—————— ฅ՞• •՞ฅ ———————
場次6 走風的人:學習與自然相處
講師:亞榮隆˙撒可努|作家、獵人學校校長
時間:7/19 (六) 14:30-16:30 (14:00開始進場)
地點:臺東縣就藝會小劇場 (臺東縣臺東市更生路416號)
—————————🌲 山林知事村主辦單位介紹 🌲 ———————————
山林知事村為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為推廣「負責任登山」系列活動,2025年全臺主題講座邀請植物學者、自然引導員、登山家、森林護管員、山屋建築師、步道師等投身於山林場域的工作者,透過他們的專業知識與生命經歷分享,提升民眾對於自然環境的覺察與關懷,並建立登山安全與無痕山林的知識和態度,開心走入山林平安回家。
- 主辦單位 |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 合作單位 | 高雄市立圖書館、臺南市立圖書館、臺北市立李科永紀念圖書館、桃園市立圖書館
- 執行單位 | 台灣山岳
- 協辦單位 | 戶外安全推廣協會、HME戶外裝備、kawas、Norrøna 老人頭、OUTDOOR MAN、Rockland、台北山水、光之島文化藝術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