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來人才 x IAF C™PF 聯手打造】
天來人才管理顧問團隊與全國極少數同時具有多年HR和企業主管經驗,以及國際引導者協會IAF(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Facilitators)認證專業引導師 C™PF( Certified™ Professional Facilitator )的宋豪軒 James Sung 聯手打造「專業人士引導力養成班」,提供能「促進對話、刺激思考、發揮集體智慧」的引導工具與方法,以全局觀的方式學習掌握引導技術。
中階班為專業人士引導力養成的第二階段,讓您快速累積解決實務場景的引導技術,並促進共創、共識。
本階段將提供已完成基礎班的學習者,繼續擴充並提升引導能力的機會。而在前一階段的基礎上,將更深入的傳授在實務場景中,當需要「探討困難議題」、「鞏固產出品質」、「向資料學習」或「更深層的洞見」時,如何促進共創,以及形成共識。同時本階段也將會把引導力中最無形的心法,以有結構、有具體方法的模式,提供給每一位中階班學習者。因此學習者在中階班結束後,不論是在主持會議、面談或討論時,都能更有效的運用引導支持工作所需。
【混合式學習模式設計】
本工作坊為了提供最佳的學習經驗,以混合式學習的架構,設計四階段O2O學習模式:
階段一:線上非同步課前問卷、延伸學習資料
階段二:線下實體同步工作坊
階段三:線上/線下實踐支持會議
階段四:線上同步實踐成果共享會
期待透過四階段的完整照顧,給予每一位參與者實踐的支持。
【內容要點】
- 引導的定義
- 引導者的信念、行為
- 引導心法與應用
- 促進共創的引導
- 形成共識的引導
- 學習活動、引導體驗
- 實務案例演練
【課程資訊】
- 第五期:
- [Day 1]2025/10/25(六) 09:30-17:30
- [Day 2]2025/10/26(日) 09:00-17:00
- [線上回訓]暫定2026/1月平日晚上,時間待確認
- 地點:台北市大同區南京東路三段219號4樓(緯育TibaMe訓練教室)
- 費用:
- 定價:18,500元/人
- 早鳥票:14,500元/人(需於課前1個月完成報名)
- 兩人以上同行票:14,000元/人
- 學長姐推薦票:13,400元/人
- 【特別限定】同時報名基礎班+中階班,享套票優惠:14,390元/人
- 費用含稅、教材、午餐、下午茶、學習證明
- 發票將開立課程當月,並於上課時交付
- 注意事項:
- 經天來人才審核通過,並於指定時間內完成繳費,方算報名成功
- 為求品質,採小班制教學,僅收16位
- 天來人才保有評選培訓學員權利,敬請見諒
- 購買套票學員若因個人因素無法參加,更改梯次將無法續用套票優惠
- 補充:基礎班課程介紹請見 https://www.accupass.com/go/facilitation106
【學習見證】
- David/ 敏捷三叔公
沈浸式練習很不錯, 讓你不斷體會引導各個角色和題目.
想要上引導的朋友們, 非常推薦 James 的課喔
- Peichun/ 企業HRBP
距離第一次體會到引導的魅力,已經過了2年半,在一知半解中前行、累積經驗的過程,不總是順利,卻很幸運的在旅途中收穫了一群也被引導的魔力深深著迷的夥伴。
這次重新回訓大改版後的引導力養成班,透過解答同組夥伴的困惑,也同時梳理了自己的看見,最讓我驚喜的,就是發現過往被我看得很重要的提問設計與發散收斂的思考架構,在James神來一筆的課程設計下,驚訝的發現原來引導者的Being還有這麼多細節可以去調整,不只是我原本已知從發散收斂的卡點去觀察調整提問的拿捏,更多收穫的是難以言語的用心感受參與者的能量,這些在初學階段幾乎摸不著邊際的抽象體會,在這兩天的過程中不斷被放大。
重新走一次引導技術的學習旅程,讓我非常驚嘆的是James自我優化的能力、還有那股對我們的信任。很喜歡課程中各種體貼學習者的巧思,以『學習者為中心』不是硬邦邦的口號,而是James心底的相信。
我想就是那樣的信任,讓我也願意持續在這條道路上前進。
- Glen/ 企業HR
真的必須說,我又重新認識發散-收斂的流程,並且在「理解整理」那段有了重大突破口,原來那個核對的打勾,有這種轉折的魔力,讓一切變得合理且順暢,真的Amazing
被1-1引導時,面對衝突管理的議題,對我自己也有了許多啟發,透過冰山的架構,讓我看見更多底層信念的東西如何翻攪會更舒服而有感,卻不失空間感,微妙的平衡很可能隨時讓狀態上下,發散熟悉的黑色加點粉紅色,收斂後心裡卻是廣闊的
對於引導的Being、Doing,又有新一層的認識與體會,原來都是自己的擔心,讓我們容易太用力要控制反而過度介入,拿捏住允許空白,或許就會更自在的有Flow產生,多說無益…之後自己試試看吧!
好像還有很多細節,族繁不及備載,我覺得只有實際體驗過才會懂,關鍵是撬開了發散收斂持續循環使用有多麼重要。再次感謝James的無私分享,給了我們更多成長的指引,也有很多空間感的帶入,讓我們既空又滿,真的是藝術
- 小米/ 企業HR
這兩天的課程讓我再次複習基礎班的知識,也學習到了新的觀念和技巧。從大概知道所謂的引導是什麼?到現在知道何謂引導並使用引導技術進行引導。
透過所學習的知識應用在個人引導活動角色扮演的練習,模擬進行個人引導時會遇到的狀況,深深的感受到提問的力量及以及是否介入與否的力道拿捏,都讓我覺得太有趣了!也真的覺得要做好引導這件事是不容易的。過程中老師不斷的帶領我們進行「引導思考發散-收斂」並引導大家進行回顧與反思,也再次促進學習者思考、探索與發現。
這兩天真的很燒腦,但一直到課程結束我的身心靈都獲得很大的照顧與支持,謝謝我與一同學習的夥伴讓我有機會從大家身上學習。
- Aaron/ 講師、教練
有機會,報名就是了,沒什麼好猶豫的
推薦的三個理由:
1. 引導是什麼?課程中清楚定義引導就是「讓一群人發揮集體智慧」、是「讓參與者之間產生共創和共識」。所以,若學會「引導」,工作中以下場景都可以運用:「會議、one on one 、績效評估、日常輔導、鼓勵肯定、斥責警告、...」。光是每個場景透過引導技術幫你增加 10% 的效率,整體來說你的管理工作會有多大的進展?會幫助你節省多少時間?
2. James 實際協助企業進行策略對話、商品開發、共識對焦,所以對於企業中使用引導的痛點和挑戰非常清楚,不會過於「簡化」或「高估」引導能做的事(把引導的位置放對,才能事半功倍!)。課程中提供的表單及架構也非常實用,只要照著走過一次,引導功力就會上升一個檔次
3.課程不是在「教」引導,而是在「學」引導。透過 James 課程中的帶領示範,課程後的作業、一對一輔導、線上交流,真正支持參加者「學會引導」(前題是自己要完成作業並約討論)
課程不劇透,對我自己來說,最大的學習就是如何「搭建舞台」,舞台搭建的好,自然很容易讓團隊進入「發揮集體智慧」的狀態,也就是說,引導的重點是在引導場景發生前!
- Tiffany/ 企業行銷業務夥伴
本次最喜歡環節之一便是引導練習,每一位學員都有機會引導和被引導。依稀記得改版前課程,似乎是以小組為單位面向全班同學,需要跨出比較大的第一步,此次James將冒險分段,提供輔助框架與提問,讓起步變得容易。從個人1對1引導再到團體引導,總共進行三輪,除了感受不同引導風格之外,最棒的是三次練習之後的反思交流,當下整體的流動、餐與者彼此的看見、互相的學習與提醒,每一次的對話,都讓我對“有層次的交流”產生更深的體悟。
這兩天感受著引導的樂趣、美好、以及溫度,很喜歡整體流動的能量。也要謝謝持續向引導學習的自己!學習引導後,最開心的是更習慣於自我覺察和反思,建立起感知天線,向他人與自己的經驗連結
- 詠秋/ 企業執行長特助
「感受集體智慧的力量」這是我對引導的認識,在課程中,James會引導大家,不斷示範並讓我們看到集體智慧的力量,而且我們就是創造集體智慧的一員!不同議題的複雜度、參與者的狀況等,可以用不同的引導技巧或工具去促進一群人的思考交流和創造,每一次都讓我感到Amazing,讓我更能相信人的能力,也相信自己的能力。
過去一段時間,我試著把引導的概念跟技術咀嚼、應用、調整、再應用,一次次的課程,都讓我把對引導的認識補的更多。
引導有點難,他融合諸多學門的專業實務,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常觸發我想要再多了解更多知識。
引導不太難,理解了概念跟基礎技術,只要願意,就可以應用在很多地方,處處可用好用。
過去在引導的實踐中難免不被理解、被打槍跟沮喪,但是透過不斷學習、反思與嘗試,問題可以被解決,同時更多的是看到引導為個人和組織帶來的可能性,讓我願意也期待繼續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 Jessica/ 講師
▋引導是以「人」為核心,讓「事」變得更容易
~對於冰山下參與者需要的覺察,陪伴參與者需要而非給予~
這次學習中,最大的體會就是以「參與者的需要與狀態」為核心,這潛藏於冰山底下深處,隱微不易,卻是關鍵。
透過「覺察參與者的需求」,它將會鍊結「引導」的 3 根支柱—「焦點問題」、「成果目標」與「流程」,同時以「CARE」來規劃設計,運用活動、指令、工具或場域,打造契合參與者需求的引導體驗。
當引導者是根據對「參與者的需要與狀態」的覺察而在各面向上進行調整,引導就變成是以「人」為核心,讓「事」變得更容易。
▋看顧目標的同時,別忘了對參與者狀態的覺察與「照顧」(CARE)
不只有引導,各種會議溝通技巧都會強調「目標」與「行動」。
但引導在看顧目標的同時,也提醒我們要對「參與者狀態的覺察」。
例如:課程中有伙伴分享,在會議中導入引導技術,讓大家透過提問、指令、工具、活動來進行共創、建立共識,只要多加練習,這些引導技術並不難有模有樣。
真正難的是,我們是否有覺察到參與者踏入會議室那一刻的狀態呢?跨部門的同仁彼此信任且願意真誠分享嗎?
而在流程前、中、後,運用「CARE」所做的各種安排,都是對於參與者狀態覺察的種種體現,也是提升引導成效的細緻作法。
- Ashley/ 企業HR
▋ORID與發散收斂模型
就算對ORID的定義十分熟悉,真正要設計提問卻往往不是那麼回事。
透過發散收斂的模型結合ORID的連結,拆解O、R、I、D每一個提問背後的邏輯與目標,透過面向過去與面向未來的提問,以終為始的支持焦點問題,才能帶著參與者共同往B前進。
▋引導者的信念與價值觀
引導最重要的不是技術本身,除了前階段的準備外,引導者本身信念與價值觀的調整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無法真正相信參與者,依著參與者的需要給予CARE,那所有的引導技術終究是得其形,不得其意的教學工具了。
- Justina/ 企業HR主管
做為企業的HR,有一個很重要的課題是,在員工議題上提供專業見解予事業部主管,但在管理倫理上亦不能逾越職權。如何協助主管整合員工意見,協助建造得以發揮影響力的平台進而凝聚向心力於「無形」,是很多高績效高道德HR所追求的目標。引導力的鍛鍊,幫助我成為理想中想要成為的HR,同時,德不孤、必有鄰,引導力的鍛鍊,與領導力的鍛鍊,若能持之以恆平行而為,那便是通往發揮影響力的不二之道。
James的課程體現了引導的方法(CARE、對談、與大象共存⋯),也坐實了引導的心法(自我節制,積極聆聽,知道需要,開誠佈公⋯)。如此相輔相成,雖然課程讓人備感艱辛,但是其所得是持續且無窮的。我日復一日用於內部團隊共創、會議及員工向心力活動,無形中因為角色調整的練習,更讓同事感受到HR客觀的第三方立場,因為他們認為我們創造力「安全」的發言環境。而且內部的心聲不但可以說出,更可以獲得管理階層的幫助,成為行動方案。
【講師介紹】
宋豪軒 James Sung
- IAF® 國際引導者協會認證專業引導師C™PF
- Asia AEE 亞洲體驗教育學會認證 正引導師
- Future Search® 探索未來引導師
- ATD® 認證培訓大師
- Accelerated Learning 加速式學習認證引導師、課程設計師
- TLC® 領越®領導力國際版權認證講師
- FDT® 團隊協作五障礙國際版權認證講師
- CHRMA® 職能管理師
- 祥捷股份有限公司 執行長特助
- 鴻禧旅行社 人力資源部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