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活動學習藝文

藝集講堂 | 葉浩_【 漢娜鄂蘭 政治哲學專題 - 鄂蘭論康德美學 & 政治哲學轉化 】康德《判斷力批判》& 鄂蘭《康德政治哲學講座》解析__ 全十講 (現場+線上課程)

3,252
31
2025.06.16 (Mon) 19:30 - 09.01 (Mon) 21:30 (GMT+8)加入行事曆

線下活動

報名完成後出示 ACCUPASS App 中的票券即可快速入場。

實際入場相關規定以活動主辦方為主。

如何取票?
藝集講堂 | 葉浩_【 漢娜鄂蘭 政治哲學專題 - 鄂蘭論康德美學 & 政治哲學轉化 】 全十講 (現場+線上課程) 康德《判斷力批判》& 鄂蘭《康德政治哲學講座》解析
藝集講堂 | 葉浩_【 漢娜鄂蘭 政治哲學專題 - 鄂蘭論康德美學 & 政治哲學轉化 】 全十講 (現場+線上課程) 康德《判斷力批判》& 鄂蘭《康德政治哲學講座》解析

線下活動

報名完成後出示 ACCUPASS App 中的票券即可快速入場。

實際入場相關規定以活動主辦方為主。

如何取票?
活動簡介



藝集講堂 | 葉浩_【 漢娜鄂蘭 政治哲學專題 - 鄂蘭論康德美學 & 政治哲學轉化 】全十講 (現場+線上課程)
康德《判斷力批判》& 鄂蘭《康德政治哲學講座》解析


【 講者︱葉浩 】

英國愛丁堡大學哲學系畢,倫敦政經學院政治哲學博士,目前任教於國立政治大學。

曾任國立陽明大學知行講座教授、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哲學學程和國立清華大學人社學程兼任教師。專長為政治哲學、國際政治理論和社會科學哲學,

著有《以撒.柏林》,合著有《歷史記憶的倫理:從轉型正義到超課過去》、《帝國與文明:政治思想的全球轉向》。教學研究之外,致力於推廣哲學普及,為「哲學星期五」、臺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PHEDO)核心成員,主持過電視節目《哲學談,淺淺地》及有聲書《政治哲學相對論》、《政治思想讀書會:鄂蘭三講》,也長期在藝集講堂開課。


【 課程介紹 】

《康德政治哲學講座》鄂蘭對康德美學的創造性轉化

文/ 葉浩 老師

本書《康德政治哲學講座》始於《心智生命》下卷的附錄。鄂蘭在完成以「思考」(thinking)為主題的上卷之後,計畫於下卷處理「意志」(willing)和「判斷」(judging)這兩種心智能力,但最後決定讓後者單獨成冊,惟她在尚未進入正文之前即心臟病發離世,僅留下了兩段引文作為開端。因為鄂蘭此前曾在社會研究新學院(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開過一門「康德政治哲學」課程且聚焦於判斷,該書編輯瑪麗.麥卡錫(Mary McCarthy)擷取了該課程的部分講稿作為附錄,讓不熟悉鄂蘭在其他著作如何談論判斷的讀者能對她可能如何撰寫該議題有初步的概念。《康德政治哲學講座》則是加拿大政治哲學學者羅納德.拜納(Ronald Beiner)在力排眾議之下,從鄂蘭的講稿及學生課堂筆記所編輯而成。職是之故,這並非一本論證嚴謹的著作,而是一份頗能反映鄂蘭授課時偶有頓挫又靈光乍現的講稿。

不意外,那也某程度反映了編者的個人判斷。也因此,當我們從內文中察覺出來些許的思想矛盾時,應當謹記那並不一定是鄂蘭本人的問題。抑或,她本人將會如何處理看似矛盾之處或可能與其他文本相違的某些論點,讀者難以鐵口直斷。

當然,這也留下了讓人代答或進行詮釋的空間。而這正是本書之所以能在出版之際引發多方討論的原因。鄂蘭研究圈子肯定是其中一方。姑且不論細節,她底下的主要論點是:康德的《判斷力批判》雖然是以美感及判斷力為主題,但那其實是一套隱藏版的政治哲學,畢竟,他指出審美判斷是以他人也在場為預設的一種判斷,旨在以不強迫且無需爭執的方式來說服他人或獲取他人贊同,因此算是一種假定有客觀性的個人主觀判斷,而這不折不扣具備了鄂蘭長久以來所認為的「政治性」—亦即,人的複數性、多元觀點以及毫無強制力,更不參雜暴力的一種溝通方式。換言之,審美的屬性本身以及共識的取得方式,都是一種涉及多人(不管在場是不是真的有他人)的協力合作。

尤須注意的是,鄂蘭也在此一方面將康德的「擴大心靈」(enlarged mentality)概念連結中世紀神學概念「sensus communis」(共通感),主張人可藉換位思考來理解他人想法並擴大自己的心胸及視野,既能讓自己更融入社群共感,又可讓社群共感的內涵更加包容;另一方面則將此一想法接軌她在《人的條件》所強調,人們賴以進行是非、對錯、善惡、好壞乃至美醜等各種判斷所仰賴的「常識」(common sense),從而讓任何一個社會此時視為常理的想法都有改變可能,或必須予以捍衛才不至於崩壞的時候。

 

鑑於鄂蘭向來堅稱政治是一獨特的領域,有其內在邏輯,因此不該拿外在於它的理念、理想作為標準來評斷政治活動中的言行,以上兩點讓有些論者質疑她是否犯了一個領域邏輯誤用,或說混淆了審美活動與政治活動的錯誤。此外,因為本書格外在意「觀察者」(spectator)角度之於客觀判斷的重要性,亦有論者認為,那豈不暗指真正的客觀判斷者不該採取行動?倘若如此,那鄂蘭若非存在思想矛盾,就是她放棄了呼籲多年的外顯政治行動,轉向了他人看不見得內在心智生命。

筆者以為,上述常見問題其實都能在鄂蘭其他文本內找到適切的回應方式。關鍵在於她如何理解判斷與思考、意志的關聯性。事實上,本書論及的康德如何以觀察者的身份來判斷法國大革命,其實符合了鄂蘭所主張,行動者本人往往不清楚自身的角色扮演及行動的意義。換言之,唯有事後或他人才能看清。因此,觀察者角度不一定是指「袖手旁觀」,而是「旁觀者清」。此外,如果我們在閱讀本書時能更留心鄂蘭提及「判斷」時究竟是一種能力/官能(faculty)、心智活動過程或是作為一種判斷結果,甚至是她偶爾會使用它來指涉的社會共感或一個社會認定的常理,那某些看似矛盾之處或許可迎刃而解。

值得一提的是,於一九八二年問世的本書也一度引起過英語世界康德學者的討論。此前,《判斷力批判》只有貝爾納(J. H. Bernard)和梅雷迪斯(James Creed Meredith)分別於一八九二及一九一一年出版的英譯本,認真對待者更是寥寥無幾,遑論將它視為一本政治哲學著作。鄂蘭的詮釋於是成了一種創見。雖然多數康德學者並不同意,過去二十年來關於《判斷力批判》的二手文獻鮮少會提及鄂蘭,但每隔一段時日仍有學者會指出她的詮釋對進一步理解康德思想體系的貢獻。而本書所提到用來當作對照組的康德其他著作,例如他的《永久和平》,也因為鄂蘭的詮釋而重獲重視,從及康德研究的邊緣逐漸來到核心。

 

另一方面,受到鄂蘭指出美學(aesthetics)與政治存有一種內在關聯性的啟發者,不乏進一步投入研究「美感」對政治的重要性或藝術乃至審美價值觀本身極具政治性者。致力於研究藝術如何為人民或統治者服務的「美感政治」,關切不同政治體制(或民粹),又例如法西斯政權或黨國體制,乃至不同的領導風格(例如親民或故作親民的民粹主義)者則走向了「政治美學」。試圖藉此來建構一種所謂「鄂蘭式政治美學」,然後將它接軌政治思想史上的共和主義(republicanism)傳統,甚至以此作為新的一種共和主義基礎來挑戰稱霸多年的自由主義典範。

 

筆者深信,本書會持續啟發新一代的讀者來探究其理論意涵,正如鄂蘭重新詮釋康德甚至挪用了康德美學概念來討論政治那樣。惟,此時的焦點不在康德,也不是《判斷力批判》,而是如何創造性轉化鄂蘭的思想。

【本期課程,主要搭配閱讀書目】


《康德政治哲學講座》(Lectures on Kant's political philosophy)

作者:漢娜.鄂蘭/ 羅納德.拜納

譯者:楊德立/ 李雨鍾

專文推薦: 葉浩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5/01/15


【授課日期與時間】

課程 以十堂課 ,解析 漢娜鄂蘭的康德思想轉化

全十講上課日期 :6/16, 6/23, 6/30, 7/14, 7/21, 7/28, 8/11, 8/18, 8/25, 9/01 

◎週一 晚間19:30-21:30  於藝集生活現場上課。

 

(線上講座,非直播,將為本課程日期的"後四日"(當週五)寄出私密觀看管道)


【課程費用】

方案一:全系列十講早鳥八折 優惠價 3,200元(至 6 / 10 止)

方案二:全系列十講九折 優惠價  3,600 元

方案三:單堂 400 元 (5/20 開放)

 

【課程 時間 地點 & 進行方式】

實體課程時間:週一 晚間 19:30- 

實體上課地點:藝集生活︱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三段303巷8弄9號 B1
 

本課程為現場課程 + 線上課程 雙軌進行 (參與現場 的朋友課後也可利用線上參與),

學員可在報名票卷欄位選擇 「現場參與+線上複習」or  (2)「純線上 參與」兩種票種,其中一種

「 單堂報名票種」,5/20 開放售票
 

(1) 現場課 進行方式 : 於上課日 週一 19:30-21:30 ,請學員朋友及早入席「藝集生活」講堂現場,參與課程。  教室地址:台灣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三段303巷8弄9號B1

(2) 線上課程進行方式 : 非直播, 線上課程觀看影片,為課程日四日後 (當週五) ,上載於線上課程社團,方式採用"場課程課程全程錄影”,後製為線上課程影片,上傳至邀請學員加入之,臉書創立之私密線上社團,或獨立觀看管道(單堂報名者)進入或點開連結,即可觀看線上影片 參與課程。

學員報名成功後,同仁將於週一~週五10:00~18:00 上班時間,寄送e-mail 方式寄出 臉書創建之課程專屬私密社團,(線上課程社團) 邀請信,學員加入臉書創建之線上課程專屬不公開社團,影片登場即可不限次數,期限內皆可無限回撥觀看或複習。課程影片至少會保留至2026年12月底 的 觀看期限。


================

📍藝集生活︱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三段303巷8弄9號
📞洽詢電話︱02-2362-0296 胡先生
📧Email︱artlivingcafe@gmail.com

avatar

藝集生活

verified

藝集講堂 | 葉浩_【 漢娜鄂蘭 政治哲學專題 - 鄂蘭論康德美學 & 政治哲學轉化 】康德《判斷力批判》& 鄂蘭《康德政治哲學講座》解析__ 全十講 (現場+線上課程)

2025.06.16 (Mon) 19:30 - 09.01 (Mon) 21:30 (GMT+8)

活動嘉賓

葉浩
葉浩
活動地圖

台灣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303巷8弄9號

loading